梁漱溟先生最后一次演讲

你要看的是不是《梁漱溟先生最后一次演讲》?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健康摘要: 怒了!网友在国内某商场买到的加拿大鹅,居然是假货!求鉴定~


正文开始:

订阅“北大纵横”,与千位咨询师零距离

===========================

一代国学大师一生最后一次学术演讲,时年95岁。

梁漱溟先生最后一次演讲

我从来说中国缺乏宗教,中国人淡于宗教。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又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就是注重现实人生。这是孔子的非宗教态度。

有人将儒家称为儒教,这不对。儒家不是宗教。“子不语怪力乱神。”宗教与此相反,它恰恰要议论“怪力乱神”。孔家的精神全部放在照顾现实生活上,如父慈子孝,如兄友弟恭,都是眼前生活。从前读书人供奉“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天地”与“君”、“亲”、“师”同时供奉。宗教则不能如此。宗教中的“上帝”是“全知全能”,是高于一切,不能与人并列。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必恭必敬于眼前。宗教则必恭必敬于“上帝”。故说中国人淡于宗教,中国人远于宗教。故说中国儒家不同于其它宗教。

在上述情况下,外来宗教乘虚而入。中国所有的伟大宗教均为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无不是外来的。中国也有些零零碎碎的迷信流行于社会,但够不上宗教

。伟大的宗教中国没有产生过,有则均为外来。中国有的是伦理。

“上帝”一词,古书上有,但不重要,而伦理在中国特别重要。

伦者偶也,伦理内容的根本精神是“互以对方为重”。这与西方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

“互以对方为重”,是双方的,不是单方的。此种精神在任何地域,任何情况下均合乎人情,最行得通的。 

随着注重伦理而来的是讲“天下太平”。“天下”,无所不包,不分国内国外;讲“太平”而不讲“富强”。讲“富强”,春秋战国时有之,但此后均讲“天下太平”。“天下”无疆界可言。讲“天下太平”,最无毛病,最切实可行。这个精神最伟大,没有国家,这是人类的理想;人类前途不外乎此。 

中国此种传统精神与现代化不相冲突,它在空间上不分地域,在时间上无论何时,均合情合理。 

有人说,发展商品经济要讲“利”,而中国传统强调“义利之辩”,耻于言“利”,因此是彼此矛盾的。讲义与利,义不是空的;利在义中,义包含了“利”的问题。

合乎情理的利叫做义

,不是完全对立的。

荐稿:唐纪文,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梁漱溟先生最后一次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