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10大预言全应验 最后一个太重要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中国上古10大预言全应验 最后一个太重要》。来源是秘方养生。
中国上古10大预言全应验 最后一个太重要。晋献公|纣王|管仲---
《周易》上说:知几是神人,“几”的意思是事物的细微变化,这是判断吉凶的先兆。知“几”的背后,是哲人对天地人心的精确把握。时隔千年之后,我们依然可以在先哲的惊人预言中,窥探到这个世界的奥秘。
晋献公|纣王|管仲---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1、见微知著
商朝纣王即位不久,便命工匠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纣王的庶兄贤臣箕子感叹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厦。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掠远方各国珍奇异宝。”这样的话,国家就离祸患不远了。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以白玉为门的琼室,再搜罗珍宝和奇禽异兽充塞其中。同时在鹿台旁注酒为池悬肉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戏,以供纣王取乐。
由于纣王的残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纷纷倒戈反商。众叛亲离的纣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评:纣王的无道昏庸,贪婪残暴,是从一双象牙筷子开始的。这个世界上,有些事一旦有了一个小小的开头,就会不可遏止地滑向深渊。
[page]
2、病榻论人
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管仲说:“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些人。”桓公说:“易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
管仲说:“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能治疗我的顽疾,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死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去奔丧,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人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桓公认为管仲话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管仲死后,齐桓公便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寝,更没有心思上朝理政,且旧病复发,着实难受。但由于管仲当初有言在先,所以也就强忍煎熬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三年,桓公实在忍不下去了,便说:“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就又把他们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谣说:“桓公将在某日死去。”于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桓公的宫门堵塞住,不准任何人进出,并在宫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围墙,且断绝了他的饮食,最后把桓公给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临死时,流着泪叹息说:“唉! 恨我当初没听仲父的话,以致落到今天这个下场,仲父真是圣人啊! ”
评:一个人如果自己的父母子女都不爱,他还能爱谁?这样的人务必远离。
[page]
3、骊姬之祸
公元前677年,晋献公要征讨骊戎,大臣史苏占卜,卜之不吉。史苏劝晋献公说,“胜之不吉”,晋献公不听劝阻,执意征讨。而结果是,晋献公如愿杀死骊戎国君,并且俘虏骊君的美貌女儿骊姬姐妹。
晋献公得胜还朝,开庆功宴,并且立骊姬为夫人。有江山,有美人,让晋献公感觉非常良好,于是他调侃史苏,说我如今得胜还朝,你的预言就是错误的,所以罚你今天只能喝酒不能吃肉。
史苏饮酒之后,对大臣说,晋国用男人打赢了骊戎,那么骊戎就会用女人打赢晋国。当初夏桀征讨有施氏,施国战败之后进献美女妹喜,桀宠爱妹喜,荒废朝政,最终灭国。商纣王征讨有苏氏,苏人战败后进献美女妲己给纣王,结果商朝很快灭亡。而周幽王征讨有褒氏,褒氏战败之后,进献美女褒姒给他,结果西周因此很快灭亡。
如今大王征讨骊戎有功,又极其宠爱骊姬,晋国也离祸患不远了。
果不其然,在公元前655年,骊姬勾结大臣发动叛乱,把晋国搞了个天翻地覆。公元前645年,秦国伐晋,俘虏晋惠公。晋献公之后,晋国先后拥立五个国君,动荡几十年才得以安定。
评:史苏的预言告诉我们,读史可以明智
[page]
4、陈国灭国
春秋时期,单襄公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道路杂草丛生,池泽不修堤坝,河道不修桥梁,打谷场没有修正完,百姓被征调去修建高台。
回到周定王那里,单襄公对周定王说,陈侯本人哪怕没有什么灾祸,陈国也一定会灭亡。
理由是,雨水稀少的时候,适合修正道路,河流干涸的时候正好架设桥梁。草木枯落的时候正好储备粮食,霜降的时候就要准备冬衣,寒风来的时候,就要修缮房屋。
但是,陈国一条也没做到,这意味着陈国荒于农事,民生凋敝,国力虚弱。
果然,不出其所料,三年之后,楚国灭陈。
评:农为国本,本固国固,本失国失。
[page]
5、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有个叫仪狄的人,造出了很好喝的酒给大禹喝,禹喝了觉得很爽,很嗨。但是他却并没有夸赞他,反而忧虑的预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然后断绝了和仪狄的往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酒的人。
事实证明,大禹的预言是正确的,他的子孙——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桀,挖了一个酒池,大到可以在里面行船,很多人和桀一起喝酒,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最终桀因为酒而亡国。
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沿着大运河从北喝到南,最终身死国灭。历史上的君主因酒而亡国的数不胜数,而平民百姓因酒误事的更是更是多如牛毛。
评:不被酒的“嗨”所迷惑,反而第一时间警惕背后的祸患,并且做出准确的预言,足见先哲的冷静与智慧。
[page]
6、失礼则失国
公元前648年,周襄王赐予晋惠公爵位,在仪式上,晋惠公的态度不礼貌,仪式上的站位、姿态都不符合标准,向天子答谢的时候也不恭敬,内使回国之后,对周襄王说,晋国哪怕不灭亡,晋惠公这一脉也很难存留下去了,而且他身边的大臣都要有杀身之祸。
周襄王很纳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内史说,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意思是说,晋惠公对待仪式很不敬,这样的态度很难施行礼法,礼法无法施行,那就不能守规矩,无法恪守本分,容易放纵自己的欲望,他身边的大臣还不劝阻他,晋国不衰亡才怪。
再加上晋惠公本身不是嫡长子却承袭了爵位,这属于无命有运,更应该谨慎持身。可是他却蛮不在乎,这样的话,祸患不远了。
果不其然,五年后,晋惠公被俘虏,十一年后,晋国内乱,晋惠公的儿子怀公被杀,血脉断绝,而身边的大臣也都被秦穆公设计杀死。内史的预言全部得到验证。
评:有些时候,态度决定一切。
[page]
7、知子莫若父
陶朱公范蠡还住在陶时,曾生了一个小儿子。等到长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
于是准备齐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前去探视。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并说:“父亲不让大儿子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父亲认为我是不肖之子。”说着竟要自杀。
夫人见此,再三强劝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让大儿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快走,不要再继续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
大儿子走后,并没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的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把他师视之,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礼,庄生并无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再退还给朱公,以为信守之据,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钱之府,准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朱公长子。
[page]
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时弟弟一定会出来,千金企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就又去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么还没离开这里?”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赦,故而特来告辞。”
庄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被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楚王大赦是为了修德去凶,可楚国的百姓都说,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只是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
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对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陶公子拿着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
至于你小弟,本来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最终是你杀了弟弟,不是见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丧报回来!”
评:一个人的见识眼光,处事方式都是有迹可循的。大多与他早年所处的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经验有关。
[page]
8、不遍不报,卒于仇怨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屡次会盟中,周天子对齐桓公都给予了很大的威风和荣誉。
但是,在葵丘会盟的时候,晋献公迟到了,宰孔对晋献公说“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仇怨”。预言齐桓公将来一定死于仇怨。这会盟你也不用参加了。
理由是齐桓公好大喜功,施些小恩小惠,致力于武功而不修德,所以诸侯到他那里只献一些薄礼却满载而归。这是为了让到会的诸侯受到鼓励,而使背叛他的诸侯心怀羡慕。他主持过三次盟会,保住过三个快要灭亡的国家,用以显示他的热心助人。为此他北伐山戎,南攻楚国,在西边发起了这次盟会。譬如一间房子,已经在它的栋梁上加盖了屋顶,还能再加什么呢?
[page]
施惠难以普遍,受恩难以报答。不普遍不报答,最终会结下怨气和仇恨。那齐桓公施的恩惠好像放出的债希望得到回报,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
他哪有功夫来对付晋国?即使是以后的盟会,也将在东边举行了。你不必害怕齐侯,他的日子不多了,将来有你出力气的时候。”献公就回国了。
而历史的发展也佐证了宰孔的预言,九年之后,齐国内乱,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几个儿子争夺皇位打的不开胶,一代霸主不得好死。
评:施恩求报,不能施恩于所有人,那就有人有抱怨,恩难以报答,这就有仇恨。齐桓公市恩之举,本就是葬身之由。
[page]
9、打不赢,是晋国的福气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伐楚,晋楚两军大战之际,范文子反战,对国军说,这场仗不胜还好,胜了就是晋国的灾难。
理由是晋国内部不稳定,三大家族争权夺利,内部隐患很大。有楚国这个外患在,还能维持一条心,如果外患一去,内乱很容易发生,这比外敌人入侵还要严重一些。
而主君德薄,一旦获胜,大量的财富反而不是好事。而且主上一定会大肆炫耀自己的功绩,民间一定承担更多的徭役,那时候,国将不国。
果不其然,晋国大获全胜,胜利面前,大家都很飘。唯独范文子只求自己早点死去,以免见到晋国的灾难降临。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一年之后,晋厉公与三大家族闹掰,在相互杀戮中,晋厉公被两大家族联手杀死,葬于翼城东门外,陪葬他的,只有一车四马。
评:德薄福薄,不是所有人都配拥有胜利的。
[page]
10、甜酒不再
汉高祖之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对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宴,都会专门为穆生准备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继位,开始还设甜米酒,到后来就渐渐忘了。
穆生回到家说:“我该隐退了,不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不在意了,我若还不离去,说不定有一天楚兵会把我抓住,腰斩于市呢。”于是就自称有病,闭门不出。申公与白生强拉他去参加酒宴,劝他说:“你难道忘记先王待我们的恩情了吗?如今楚王偶失小礼,你怎么能这样计较呢?”
穆生回答说,“先王礼遇我们三人是为了宏扬道义。如今楚王忽视我们,是因为他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义的人,怎能与他久处呢?我哪里是为了一点点的小礼节?”于是借口有病而离去。
申公、白生留了下来。后来,王戊果然逐渐骄横残暴。二十年后,因同薄太后私下勾结,被削去东海薛郡,后又图谋反叛,申公、白生二人进谏,楚王根本不听,二人失望地离开楚王,隐逸他地去了。
评:细节最见人心。一杯甜酒的失却,背后是道义的忘却。
[page]
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执掌晚清大权长达47年,对近代中国的发展和走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慈禧一生奢靡,哪怕是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百姓苦不堪言,大清摇摇欲坠。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绪帝也驾崩了。所以慈禧早就定好了后事,一是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二是立年仅两岁的溥仪为帝。除此之外,慈禧临死前还曾预言,能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人,唯有袁世凯。慈禧何出此言?
晋献公|纣王|管仲---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当年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由于告密获得了慈禧的信任,地位扶摇直上。后来在慈禧西逃途中,袁世凯前前后后送给慈禧四十万两银子,顿时缓解了慈禧的燃眉之急,袁世凯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又一次提高。从1902年开始,袁世凯积极参与清末新政,组建北洋新军,一步步掌握大权,位极人臣。
在慈禧的眼中,袁世凯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慈禧临死前,溥仪毕竟才两岁,如何能挽救中国?而为了应对当时的局势,慈禧觉得只有讨好袁世凯才能继续维持中国的统一,毕竟当时的袁世凯手里有着最强的军队,如果有了他的支持,那么中国才能有一线希望。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慈禧的预言是对的。辛亥革命后,也正是由于袁世凯的存在,溥仪才能和平退位,使得清朝免于战火,而且还享受了一系列优待条件,这对清朝、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后来也正是在袁世凯的重兵下,彼时的中国才没有被日本瓜分。
[page]
纵观袁世凯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其是非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说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说起慈禧其人,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罪人。她一生骄奢淫逸,在掌权的48年间,签订了不少卖国条约,让中国成为被西方列强侵吞的对象。那么,这样一人临死前会立下什么样的遗嘱呢?今天,夫子为大家一一揭秘。
1908年11月13日清晨,也就是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慈禧和往常一样起床,十几个太监围着她,有梳头的也有专门伺候洗脸的,她的气色似乎比平日里要好。但慈禧知道,自己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她开始安排后事,为后人留下了三道遗嘱。
第一条:立溥仪为皇帝。慈禧确立溥仪为皇帝继承人时,当时光绪仍只有三十几岁,正当壮年,事情却有很多蹊跷。对此,慈禧比任何人都清楚明白。“戊戌政变”之后,慈禧非常痛恨光绪曾要发兵围颐和园,甚至还要将她囚禁。若不是后来她“力挽狂澜”,自己的同治地位险被颠覆。
为了防止光绪在自己死后咸鱼翻身,慈禧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先把光绪的谥号定了下来。要知道,在古代只有皇帝死后,才能确定谥号的名称。慈禧要么是未卜先知,要么就是谋杀了光绪。事实证明慈禧“算”对了,光绪去世的时间正是慈禧去世前一天。
同时,慈禧嘱咐:嗣后一切军国政事,概由摄政王说了算。这也就是说,溥仪也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要知道,当时的军机中枢可包含有张之洞和袁世凯两位枭雄的。摄政王能Hold住他们吗?
可以说,慈禧临终前所做的这一政治安排,直接地反映了她本人独裁专制的主观意志,更把她那自私、阴险、固执、刻薄等个性和作风表现的淋漓尽致。
[page]
第二条:不得女人干政。这条遗嘱,慈禧简直是要受到天下百姓的唾弃了。这其实是清朝最早的一条祖制,早在皇太极入关时,就有过这样的说法。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女人干政的时代都是屈指可数的,历史的经验也说明了女人干政带来的后果多么严重!
而慈禧恰恰就是一个女人干政的典型例子。她当年为了掌权,便顾不得许多,悍然夺了大权。临死前立下这条遗命,简直有点厚颜无耻加狂打自己的大脸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溥仪尚且年幼,虽然慈禧嘱咐将军国大权交予摄政王裁定,但隆裕太后要想真的不掌权,几乎是不可能的。慈禧这一遗嘱,莫不是在给自己的干政洗白?
第三条就是禁止宦官当权。众所周知,明末年间,宦官当权祸国危害不浅。在这一点上清朝做的也是非常不错,自清军入关起,对宦官管得也非常严,基本两百多年过去,都没有听过宦官当权的事情。
直到慈禧的时候,才开始有了安德海、李莲英,大大小小的宦官才开始四处蹦。晚晴大太监小德张,走到哪里颁布诏书之类的,都会带一张包袱皮。官员们看到小德张带了包袱皮过来,就知道要往里头塞钱了。
即便如此,清朝的宦官也并未到干政的地步,这一点上还是值得表扬的。慈禧留下的这第三道遗嘱,不免贻笑大方了。难道是为了凑数?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做过的事儿遮脸面呢?
时至今日,我们再去品读慈禧的这三道遗嘱,着实是另一番滋味。
[page]
他的曾祖父曾在北京城显赫一时,宅子占地近百亩;当年,祖父的四合院也很气派;他却正在为儿子的婚房发愁:“儿子与女朋友谈了5年了,可买不起房,结不了婚啊!”
他是慈禧太后胞弟叶赫那拉·桂祥的曾孙,名叫“叶赫那拉·根正”。自慈禧去世起,“叶赫那拉”就一直是这个家族对外人讳莫如深的姓氏。
所以,在身份证上,他的名字是“那根正”。进入21世纪,他的名片上才大胆地出现了“大清慈禧皇太后曾侄孙叶赫那拉·根正”的汉字和满文。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那根正先生现在的职场身份是:颐和园游人投诉接待总站站长。
慈禧后人身份差点证明不了
金秋的北京,颐和园西边不远处一个老式居民小区里,那根正穿着已显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衬衫,看上去和普通“老北京”没什么两样。
在接受采访的几个小时里,他一直端坐在沙发边,双手平放膝上;他的语调平和,不紧不慢,一口一个“您”;他笑容谦恭,递茶水递物都用双手。
言谈举止,无不透露出他的家教和与众不同的气质。
[page]
那根正祖上载入清史的名人很多。除了慈禧,为人们熟知的还有:慈禧的妹妹、那根正曾祖父桂祥的二姐婉贞是光绪皇帝的生母、溥仪皇帝的嫡祖母;桂祥的二女儿、那根正祖父的姐姐静芬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
那根正的“慈禧后人”身份为人们所知晓,主要缘自他近年与人合著的两本书:《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
他在书中讲了许多正史无记载、与野史和传言也大相径庭的故事。他说,从小爷爷常把他拉到身旁,给他讲家族历史、宫里逸闻,讲“老佛爷”、某皇上、某王爷、某太监的故事。
曾经有人写文章对那根正的“慈禧后人”身份提出疑问,那根正对此颇感委屈,但又似乎有口难辩。
因为他家的家谱及慈禧与娘家人合影的照片都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而只有这些东西能证明那根正的爷爷那增锡(原名那德锡)是桂祥的长子。
2006年,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出版了《北京胡同志》,书中提到:“西太后胞弟桂祥之子那德锡”,曾在清河“购置旧房产,翻建了一座三合院。
1958年秋,那德锡率子那景元、孙那根正迁到清河一街42号的住所。”那根正立即把这套书买回了家。
[page]
曾祖父被清朝高官争相攀附
如果中国近代历史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行下去,那根正也许会是一名位高权重的王爷。但如今,祖辈的荣华富贵、大院豪宅,对他来说已是沧海桑田。
时光倒回去100多年,那根正的曾祖父桂祥可是大清朝高官们争先攀附的人物,人称“桂爷”。早期桂祥的最高职位是镶黄旗都统,此外还有一大堆“闲差”。
后来女儿成了光绪皇后,桂祥被封“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官位不算太高,地位却非同一般,每到年节,官员们纷纷登门送钱送礼,除了京官,外省官员专程赶来的也不少。
那增锡常常回忆当年桂公府的气派:下人两百多;有三个厨房,厨子二十来人;家里用的瓷器都到景德镇的“王爷窑”定制;家里设家馆,所有孩子都在家馆上学;家里还有个“女红房”,七八个师傅给全家人做衣服。
按规矩,光绪皇帝每年要赏岳父桂祥大批绸缎,慈禧也常赏娘家衣料,“女红房”一年忙到头也做不完;隆裕嫁给光绪时,陪嫁达二百多挑……
祖上的奢华景象,那根正听爷爷讲了又讲,包括按清朝规制,当年桂公府大门的高宽尺寸、装饰图案造型,门前狮子的大小,那根正都能细细道来。
[page]
获赏珍宝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很多
身为这个家族的后人,如果不是“文革”,祖辈留下的财产足够那根正兄弟姐妹们丰衣足食几辈子。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宫”中赏赐的稀世物品还在他家里堆得满满当当。
40多年过去了,当年全家人惊恐地销毁“大清朝”“老佛爷”留下的所有痕迹的一幕幕,那根正至今历历在目。
那是1966年秋,家里人先是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把没法烧掉的“帝王将相”的东西都埋了进去,其中有瓷器上千件。然后再把家谱、字、画、照片等统统烧了。最后是在深更半夜把装有二三千块银元的大袋子扔到北京城北的清河里。
当时那根正已经15岁了,毁掉的很多东西他都印象深刻:有一个近两米长的紫檀木黑箱子,装满祖宗画像和字画;有清朝时的照片和底版,摞起来足有1米高。
银元上面的图案有龙有凤,还有袁大头,品种很多;有一张慈禧和桂祥全家十几个人的合影,足有21英寸彩电屏幕那么大。
还有一张紫檀木床,是慈禧赏给那增锡的,上面的雕龙刻凤极其精致,那家人把它拆了,扔进炕洞,烧了三天三夜,炕上的青砖都烧红了。
当时厨房里挂着的一幅照片没被注意到,侥幸保留了下来。这是一幅近2米长、手工上色的颐和园全景照片,是当时慈禧的照相师用遥拍技术拍的,拿到德国冲印,只带回中国三张,慈禧和光绪皇帝各一张,剩下一张赏给了桂祥。
[page]
1990年,那根正和弟弟把“文革”中挖的大坑刨开了。兄弟俩看着一大堆碎瓷,觉得没什么用处,从中挑了一脸盆有图案有字的瓷片留作纪念,其余的全部用盛苹果的竹筐装了满满8大筐,运到北京郊区的垃圾场倒了。
2002年,那增锡留下的院子拆迁,至此祖宗留下的家产所剩无几。
爷爷的阶级成分被划为贫农
这么多的皇家赐物藏品,居然躲过了清帝退位后半个世纪的战争和社会动荡。
那根正说,对他们家族,国民党不招不惹,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共产党则平等相待,叶赫那拉氏后人因此一直衣食无忧、安稳度日。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发布。这以后,桂祥和所有清朝皇族一样,“王公世爵照旧保留,私产一律得到保护”,而且仍能从溥仪那里领到逐年递减的俸银。
但是,宫中的赏赐没有了,也没人登门送钱送物了,桂公府开始裁减下人。
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桂祥从此没有了俸银。但对于桂公府的家产,民国政府和各路军阀没有人来觊觎过。
[page]
当时桂祥全家40多人,出去工作的很少,基本上靠家产度日,除了花积攒的金条、银元,也开始拿出字画、古玩变卖。
一两年后,桂祥把桂公府的宅子卖了,给3个儿子分别买了宅子、分了家产。后来,自立门户的那增锡也给儿子们分家,给6个儿子各买了一个独门独院。但巨额家产也引发争执,每次分家都让那家兄弟之间失了和气。
日本侵华期间,那增锡在清河陆军学堂当教官,他恨日本人,不肯学日语,不愿替日本人做事,后来干脆辞职回家赋闲。因为溥仪的关系,日本人对他还算客气,也没来动过他们的财产。
北平解放前夕,那增锡积极帮北平地下党给自己的学生傅作义做工作,为和平解放北平做了贡献,还因此认识了任弼时、叶剑英等共产党的领导人。
不久新中国成立,那增锡翻着从任弼时那里要来的土改小册子,对工作队说:“我现在就破房几间,地无一垅,长工没有,短工全无,按共产党的政策,我应该划为贫农。”
于是,那根正爷爷的阶级成分被定为贫农,家产又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分家后的那增锡与那根正父亲一家生活。上个世纪50年代,那根正全家11口人,收入只有父亲一个普通干部的工资,家里经常拿出银元去换人民币,日子仍然过得很好。
[page]
当时瓷器古玩不好出手了;屋外窗台上扔着一个铝制饭盒,里面满满一盒翡翠玉石首饰,多年没人理会;五六十个精致的鸟笼子、几百个蛐蛐罐在院子里随便堆着。清朝灭亡后,收古玩的人隔三差五上那家,廉价买走不少东西。
后来外国人也来了,他们专门找北平的王公贵族,开很高的价收买物件。那家人没有文物意识,拣自认为无关紧要的东西卖了不少,但宫中赏赐的从康熙开始的各个皇帝用过的东西都没出手。
申请十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直到那增锡1959年去世,那根正家都保持着许多外人不知道的规矩。
家里的一面墙一直设着祖宗堂,挂着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叶赫那拉几位祖宗画像,还供着镶嵌在雕花紫檀木框中的慈禧照片,平时拉上布幔,把整面墙遮上。
大年夜,全家人穿上新衣,拉开布幔,拿出祖宗牌位,挂上家谱,点蜡上香,按辈份排好,向祖宗磕头,那增锡还要说上三五分钟的祭词。
家族的人出去从不说自己姓叶赫那拉,他们有的改姓那,有的改姓叶。因为慈禧死后,对她的咒骂立即开始,铺天盖地。那增锡对此很不服气,他总说:“老佛爷非常贤德、能干,清末那点屎盆子全扣她头上了。”但家族中很多人至今仍不愿承认自己是慈禧后人。
那家的孩子管得很严。女孩儿不能高声说话、哈哈大笑;小辈早上起来、外面回来都要先到父母房中请安,否则就会挨耳光;女人不上桌,不会男客;孩子从小得练字。
对于清朝的灭亡,叶赫那拉后人一直归罪于袁世凯。那根正说,清朝皇族们不恨孙中山,只恨袁世凯,认为袁世凯是个骗子。提起炸了慈禧墓的孙殿英,爷爷也恨得不得了。
在新中国,叶赫那拉后人大多当医生、教师、工人,近年“只有一个远房侄子,开个小服装店”。家里人可以务农、做工、做官,但鄙视经商。
[page]
1879年出生的那增锡在世时,始终活在对家族昔日显赫荣华的缅怀当中。1928年,清东陵被盗,他们家里人急忙偷偷跑去看,干着急却无可奈何。
上个世纪50年代,那增锡还带着家里人去过清东陵,只是不敢公开祭拜。他生前曾说,我是经过三个朝代的人,共产党是最讲道理的。
叶赫那拉后人与爱新觉罗后人常有来往。溥仪到沈阳后,曾跟那增锡通过书信,还让人给那增锡捎来伪满州国的“登基昭书”和纪念章。
溥仪被大赦后,那根正曾跟着父亲去看望溥仪。近二三十年,那根正不时与溥杰、溥任等爱新觉罗后人相聚,有时一起去上王爷坟。
一次他与溥杰开玩笑:“我爷爷常说,努尔哈赤是我家女婿,皇太极是我们家外孙子,所有的大清朝皇帝都是我们家后代。”
溥杰老人笑答:“你们是娘家人,称不上龙,你们家是凤”。溥杰还当即给他写下“龙飞虎啸凤翥鸾翔”几个大字。
那根正曾上山下乡9年。他1971年就申请入党,但“外调”发现他是“卖国贼慈禧的后人”,没能如愿。他坚定地一次次申请,1988年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说:“封建统治腐朽没落,是必定要灭亡的,历史证明,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走向强盛。”
[page]
那根正对颐和园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从兵团回城后有了稳定的工作,但他仍争取调到颐和园。他对颐和园所有建筑和景点,都能如数家珍。他长期收集颐和园门票,从1924年开园到后来各个时期的门票,他收集了1000多种、上万枚。
他从容淡定,守着颐和园踏实工作,平凡生活。业余时间,他钻研满、汉书法。他曾将80多件家传文物捐赠拍卖,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各国元首、要人到颐和园游览,他常为他们讲解,他和各国贵宾的合影装了厚厚一本影册。
那根正简介:原名叶赫那拉·根正,1951年10月生于北京,系纳兰性德九世孙,慈禧太后内侄曾孙。那根正1969年到内蒙古建设兵团,1978年调回北京。
现任北京颐和园游人接待总站站长。那根正自幼受到祖父、父亲耳闻目染的家学教育,对满族文化与满文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业内称为中国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家。
-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不发展殖民?网友霸气回答,我们啥都不缺
- 中国这次在该领域出手,美国将遭遇重创,印度人这次也为中国鼓掌
- 福布斯:中国富豪财富总和一年内增长26%
- 一个称霸世界的国家,抓捕大量中国人充当奴隶,皇帝:一个不留!
- 一人率兵即将统一中国,却看到墙上有他的“名字”,倒地抽搐而亡
- 据说这些是湖北人最喜欢的湖北美食,有你喜欢的吗?舌尖上的中国
- 外汇远期允许差额交割!中国版NDF意义深远!
- 中国规划这两条铁路在成都对接,将四大中心城市变成战略后方!
- 明朝灭亡,皇室后裔秘密逃亡一村,改了姓氏,现在说要回中国故土
- 一个怪异的国家,中国内乱,它害怕畏惧,中国一统,它嚣张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