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

【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

  提到智能驾驶,很多人会想到Waymo、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或者是景驰、Drive.ai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他们站在了最前台,其自动驾驶原型车均已上路,甚至已经在试运营,可以供普通消费者体验。

  他们都属于全栈自动驾驶公司,其系统集成了从感知、决策规划,到控制执行等的一系列技术,并融合了诸多关键零部件、传感器和基础设施供应商的产品。

  毫无疑问,智能驾驶的实现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领域的某一家或者数家公司,而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诸多细分领域公司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原型车只是最终的结果,其背后还存在着复杂的合作和集成过程。

  正是从芯片、传感器、整车硬件,到算法、集成解决方案,再到出行服务的整个链条,构成了智能驾驶的完整生态,让它得以变成现实,最终走入寻常百姓家。

  得益于Waymo、百度等公司的宣传,部分细分领域和传感器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知,比如LiDAR激光雷达。初次见到Google自动驾驶原型车bubble car的人,很自然的就会注意到车顶上突出的LiDAR。它可以帮助车辆感知周边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传感器。

  但还有更多的关键技术和传感器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其中模拟仿真系统(Simulation)就是一个。

  模拟仿真系统

  模拟仿真系统通过让自动驾驶系统在虚拟场景中行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是现实道路测试的有效补充。它随着Waymo在2017年的推广,才逐渐被外界所知。

  硅谷知名VC A16Z的投资人Chris Dixon曾说过,“从对模拟系统的重视程度上,就可以判断一家自主系统公司的价值,无论它做的是无人机,还是自动驾驶。”

  如今Waymo每天在其Carcraft虚拟世界的行驶里程可达800万英里,整个2016年的虚拟世界行驶里程达到了25亿英里。相比之下,Waymo在公共道路上才测试了400多万英里。

  模拟系统可能是自动驾驶所有领域中最年轻的一个,但它又可能是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肩负着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任。现在国内外也逐渐兴起了一批提供模拟仿真服务的创新公司。

【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



  再比如逐渐兴起的新型超材料(Metamaterial)雷达。

  超材料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虽然它们在组成成分上没什么特别的,但由于其精密的几何结构和尺度大小,可以让光、电磁波改变其通常的性质,从而实现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效果。它们可以应用在超高接收率天线和雷达上,提高雷达的分辨率,从而在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时提供更完备和精细的感知系统。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家超材料雷达公司,比如Metawave与Echodyne。Metawave的创始人兼CEO Maha Achour甚至告诉媒体,在未来雷达可以取代LiDAR,一辆自动驾驶车只需要4-5个雷达、多个摄像头以及其它廉价传感器即可安全行驶,整体方案更加便宜。

  其它领域还有,不那么受外界关注的高精度卫星定位。

  高精度卫星定位

  虽然GPS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可能对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RTK卫星定位不那么熟悉。在自动驾驶系统所用的全部传感器中,卫星定位是唯一能输出绝对时间、位置和速度的传感器,而且价格较低。在雨天积水,大范围积雪,以及开阔且无明显特征的场景下,视觉传感器和LiDAR都很难做出相对定位,而卫星定位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个领域也在新浪潮的影响下有了不小的技术革新。

  上述几个领域还只是实现智能驾驶组成的一部分。而这些少为人熟知的细分领域,同样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环节,而且其中还蕴藏着新的机会与投资价值。

  一位硅谷知名投资人表示,对于自动驾驶他们反而不会过于关注做全栈系统的公司,因为这一领域面临着诸多巨头的竞争,甚至可能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所以他们的更倾向于投资自动驾驶周边生态公司,比如产业更上游的新型传感器和零部件。



       文章来源:雷锋网

【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
【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重磅】2018年机器人行业融资的第一枪竟然是被这家企业打响的!

【权威】Gartner公布最新全球调查报告:五大技术仍将是2018年CIO钟情的投资领域,人工智能排名第九

【深度思考】外资企业接连撤离中国市场 出路在何方

【KUKA】有了TA,最强大脑就是你!

【科技新料】全球最小机械臂亮相:可挑选和包装微小物体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快来关注

中国机器人网

【智驾】不了解这13个领域近100家公司,何以谈智能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