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看报纸那样看书, 用2个小时看完一本书
作者:报大人
如何像看报纸那样看书,
如何用2个小时看完一本书,
与其说是方法学习,不说如是观念更新。
一旦阅读的观念更新,视界将会大为不同!
我买了很多书。
近20年,怎么说也得有2000册书,2000本杂志吧。
但我真正看完的书,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
残酷点地说,可能连10%也不到。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俗话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无道理。
对我来说,买书的心态是,嗯,这个书很有意思,我要看!
于是下单了。
但除了书拿到手时略微翻一翻,就往书架上一插,期待未来某天仔细通读它。
或许很近,或许很远的某天。
结果,许多书就这样在书架上呆了5年,10年后,才终于在某天,我造访它了。
但还有大量的书,根本没有真正造访。
所以,大量的书,在我的书架上呆着,仿佛是位熟悉的陌生人。
说熟悉,它在我书架上呀,偶尔还会拿出来翻个几分钟。但对书整体上到底讲了些什么,不知所云。
也因此根本没能吸收到书中的精华。
这是违背买书的初衷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除了懒惰,忙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心理瓶颈。
什么是心理瓶颈呢?
因为我对读书这项智力活动自有我的标准。
我认为一本书如果不认真看完它,便不算真正读了它。
而认真读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
我这个人读书一向不怎么快的。
逐字逐句去看,去理解,去玩味,一本20万字的书,起码要看一天。
也就是七八个小时以上,方能闭卷。
我过去看书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本不厚不薄的书,通常要看上一天、两天的。
而且这一两天中看书的时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到足以影响其他的事情。
这其实就为读书这件事制造了障碍。
你打算读书,就得抽出大块的闲时间来。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抽出大块时间来的时候毕竟不那么多。
于是,有读书的热情,却没有读书的时间预算。
于是,读书这件事,多半变成空中楼阁之事。
但事实上,难道读书真要花那么多时间吗?
其实检视之下,我发现我的读书观念,还非常传统,非常初级。
缺乏效率。
其实不是所有书都值得字字句句细读。
其实快速翻阅也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
有的时候,甚至对有的书本来讲,快速翻一遍,差不多就够了。
我以前的读书观念犹如谈恋爱。
我把书当作认真对待的女朋友。既然谈恋爱,就要诚心实意,花费时间,慢慢磨,慢慢泡,沉浸其中。
但正确的读书理念应该是:多搞一夜情!多阅历不同的书!多做速战速决的事。少恋战。
即使对那些值得我们从头到尾深读的书,也应该先快速浏览一遍,掌握纲要,再回头细读。而不是拿起书就从第一页开始细读。
有个日本人提出一个观念,非常棒:要像读报纸一样地去读书!
我们读报纸,不太可能从第1版翻到最后1版,并且逐字逐句仔细看。
我们通常先是快速翻看所有版面,扫视版面上的标题,逢感兴趣的内容,再扫描正文内容。逢上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再细细品阅。
如果像读书一样去读报纸,无疑是个灾难。现在的报纸通常几十版,细看它,这一天就不用干别的了。你又不是校对人员。
但用读报纸的方式读书,是非常有效的。
我近一年尝试过这种速读法。感觉不错。
对于一个星期想看不止一本书甚至挑战每天看一本书的人来说,学会速读术,是必须的。
其实速读一点也不难。关键在于打破心理障碍。比如我曾经的心理障碍是:不一字一字地去读完一本书,便算不上真正读了那本书。读书对于我,好像是要为了要证明自己“学习态度很认真”似的。
又或者,生怕漏掉了书中的精彩内容。
等真正快速读过一本或几本书后,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甚至你会庆幸,花很少的时间,你也差不多了解了书中的精华。
其实所谓速读术,也并不是以一概的快速翻阅完所有的内容。它是有慢有快。觉得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目十行,甚至瞟一眼书页上的内容,看它的内容是不是有吸引你的地方。如果明显感觉不是那么对你胃口,直接翻过。看到有意思的内容,慢下来看那段内容。
读者的读之道和作者的写之道,是不一样的。作者需要对所写之事讲述清楚,考虑连贯性周全性,这是必须的。对读者来说,根据自己需要摄取有益信息就够了。有时作者所写的内容,对某个具体的读者来说是繁琐的,无须细细了解,这时翻过去就节省了时间。
所以看一本书,我至少是在三种阅读节奏中不断切换。一是快速扫描整个书页,一页书1分钟内甚至10秒内翻过。
二是对于一般性需要了解的信息,粗略阅读,一目十行,一目三行,一目一行,都是可以的,视乎内容的重要程度。
三是对重要内容,关键内容,不太好理解的、需要自己仔细斟酌的内容,以及自己非常在意细节和前后逻辑的内容,停下来仔细看,并且划线,圈重点,在书页旁边做笔记,写下感想。
我的经验是,当我将看书节奏由以前的第三种节奏为主的模式,转换为三种节奏同时兼备,随时切换的模式时,看书速度自然就快了。
前几天看胡因梦的自传,20万字左右,前后花了大约四个小时。里面有不少是我精读的内容,所以总体上花的时间算是比较多的,但与我以前看一本同类性质的书相比,时间短多了。按以前的节奏看这本书,时间至少会延长一倍,但收获未必会增加一倍哟。
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还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长文章,总结提炼我的读书感受。(点击阅读:这个美人的后半程,亮瞎了我的眼)
有了快速读书法后,跟过去相比,看书变得更有意思了!
因为,再也不用担心看书会花去太多的时间了,心理负担减轻,看书的愉悦感上升。
还因为,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将一本书看完,这样就不用在读了一小部分后放下,然后,再也难以有机会拿起来接着读了。我以前有许多书的阅读就是这么夭折的。现在,我有可能一口气看完,或者看完相当大一部分,足够引起我下回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掌握快速读书法后,有一个明显的变化,以前拿起一本书,带着好奇心翻翻,然后想着看完它需要很多个小时,就放下了。
现在拿起一本有兴趣的书,翻了翻,觉得有意思,就往后翻了。
《成为乔布斯》,一本很厚的书,就是这样,一个小时,我翻了100页。
这100页中,我获取了不少的信息量。我不会浪费这100页的进度,会把它看完的。
有时翻着翻着,饶有兴趣,就直接把它翻完了。
比如今天,在工作室的书架上看到一本读者捐赠的书,叫《发现李庄》。
什么是李庄?它有什么值得发现的价值?
由于对它完全陌生,拿起来翻了下。原来是上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一批学者和学术机构搬迁至四川宜宾市一个叫李庄的小镇里,在那里驻扎做学问的往事。
老实讲,这本书的写法我不是很欣赏,放在过去,我翻翻就直接放下了。
但这次我不,我用三重奏翻书法来阅读这本书。浏览那些大师们,他们在李庄做学问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国营造社,傅斯年的中研院,还有同济医院……汉学家费正清和这些知识分子的交往史……
通过2个小时的翻阅,我了解了不少他们的故事,揭开了我知识的一个盲区,我还发现了一些我不熟悉甚至闻所未闻的人,他们为人为学的一些有趣故事,也非常有趣。
这2个小时,李庄便由一个我以前闻所未闻的地理名词,变成一个我似乎也比较熟悉的小镇了,了解到它在中国学术史上曾经扮演过的角色。
这个书的内容,我摄取了较有意思的30%左右吧。
对于这样一本书,我的阅读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
花再多的时间,读得更深入,就是用力过猛了,其实并不会增加多少附加值。
如果将来突然又要寻找这些大师的一些治学故事,或者深入了解李庄,重新拿起这本书,再细细地看。
速读有的时候是为自己建立知识猎场用的。博闻强志的你,知道什么口味的猎物在哪里。
虽然讲速读的书不少,但关键是破除心理障碍,方法论之类倒在其次。
只要你稍微调整一下读书的方法,体验和收获将会大不一样!我怎么没早点发现这个秘诀呢。我傻读了至少20多年呀。
今天将我的方法和心得分享给你。
我不记得名字的那个日本人说,要像读报纸一样读书。
他还说,最好规定自己,每天利用半个小时读完一本书。
而且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将书翻完!将这作为一项练习。
一旦你这样练习了,相信你的视界,很快会大为不同!
报大人:好报主编。个人微信:freelifelaobao
本文文字为好报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发至朋友圈和微信群无须授权。其他公众号转载请后台发送“转载”二字。
- 给知画一个机会, 她会如紫薇那样千里寻夫吗? 答案太扎心!
- 教人分辨同、双性恋和跨性别者 马来西亚报纸报道引不满
- 印度网友热议: 印度能成为中国那样的制造大国吗?
- 我被报纸的恶意震惊了……
- 最好的爱情什么样?”小燕子和五阿哥那样!
- 明朝在朱元璋的暴戾统治下,为何不像秦、隋那样短命?
- 有那样一个下午
- 蒂勒森开启第三次中东之行 会像前两次那样碰壁?
- 【SKY】A席尔瓦将不会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出现在欧联杯
- 情人节别只知道玫瑰,那样真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