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该干什么?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银行该干什么?”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健康摘要: 2014年3月8日凌晨0点42分,MH370航班从吉隆坡国际机场准时起飞,目的地北京。大约30分钟后,飞机爬
正文开始:
银行人真正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银行如何把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时期的定位、如何适应更复杂和宏大的监管体系。
作者:睿资
最近看到几篇讨论银行定位的文章,有存款立行,有服务为先,反映了银行人在监管压力下对其商业模式的反思,说的都是不错,但总觉得没有说到本质上。倒是2011年银监会的一篇工作论文上讲得比较透,现摘录几段。
西方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微观主体是以逐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这种逐利行为所导致的金融体系的结构化趋势通常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需求相反,因而成为现代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效益与实体经济的负债率、金融体系的杠杆率、相互依存度、市场集中度、最佳做法的实施、资金全球化配置的程度是成正比的。然而,这些变量却与宏观层面的金融稳定水平成反比。所以,金融体系的稳定就成为了一个公共品(public good),这使得金融系统容易陷入“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困境中。如果任由其发展,每个由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金融机构构成的金融体系最终都会因为微观主体过度逐利而走向崩溃。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要增强系统稳定性似乎就必须加强金融管制(包括极大限度地降低杠杆率、相互依存度和对市场集中度设限等)。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一个过度管制的金融体系通常是低效的,因为它无法从金融业巨大的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中获益(原文即为黑体字)。一方面,该金融体系无法最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受到过度管制的金融机构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但提高金融效率和竞争力不代表就必须以金融稳定为代价,一个具有更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金融体系可以在满足相同系统稳定性要求的情况下,达到一个效益和竞争力更高的体系结构。
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一般存在两大误区。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误以为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甚至认为前者的效果要优于后者,因为市场比政府是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者。危机的发生证明了上述命题的谬误,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不可或缺。另一个误区是将监管权力与监管能力等同起来。似乎只要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架构并赋予监管者足够的权力,金融监管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组织和授权仅仅是监管能力建设的开端。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说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但放在今日,对国内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金融业对经济资源调配的巨大能力,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行业,政府主导这个行业的能力对于掌控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至关重要。中国的银行如何把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时期的定位,如何适应一个更复杂和宏大的监管体系,这才是银行人真正去思考的问题。
央观智库简介
央观智库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行业政策、产业研究多方协作,共同打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携手共创美丽新金融。
目前,拥有数十位行业顶级专家,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
欲了解智库合作事宜详情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央观智库持续输出精彩内容
以下是央观智库线下活动精彩视频
【正版现货】奇点系列第二辑全套5册 《重新定义公司》+《重新定义团队》+《重新定义战略》+《重新定义管理》+《重新定义创新》 谷歌google 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运营企业管理畅销书籍 创业书
点击“阅读原文”下单购买
- 姑姐离婚后一直住在我家,再婚时给我一张银行卡
- 央行最新报告:银行这类存款持续减少,互联网金融分流影响明显
- 超越富国银行:苹果成为巴菲特持有的头号个股
- 建行手机银行中信用卡预审批额度是怎么回事?如何使用?
- 大世界迎“复出”后首个春节 沪人排长龙体验“海派年味”
- 除夕夜
- 新年,临泉大变样!
- 银行行长教你掌握富人赚钱方法
- 重磅!澳洲四大银行放大招:跨行转钱即时到账,这些利好你要知道
- 《捉妖记2》成春节最卖座电影,带上家人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