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单位地矿成果年终梳理!

9家单位地矿成果年终梳理!

2017年各省地矿单位的成果已经出炉,小桔对已完成年度成果总结的地矿局及地调单位进行了梳理,很多地矿单位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完成了更多的地质项目、提前完成了找矿目标。

根据国土资源报报道整理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探讨!

贵州省106地质队2017年实现营收逾1.8亿元

面对2017年矿业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地勘主业的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地质环境工程产业,打造行业品牌,稳妥推进投资合作,全年完成总产值2亿多元,实现经营收入1.8亿多元,其中:地质环境工程产业完成产值1.4亿元,占全队经济总量的70%,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该队还明确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牢牢巩固现有市场,积极开辟新市场;推动矿权运作和投资合作;加强制度建设和企业化进程;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基地开发;加大党建和文化建设力度”等12条措施,确保2018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地矿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河南地矿局航遥中心2017年完成收入1.6亿元

2017年,河南省地矿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围绕全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要求,深化地质工作结构转型,优化产业格局,充分发挥中心技术、资质、人才等优势,扎实工作,主动作为,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地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全年完成收入1.6亿元

据了解,河南地矿局航遥中心2017年承担各类地质勘查项目25个,其中省级财政项目2个、社会资金地质勘查项目23个,发现多个找矿靶区。

同时,该中心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在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方面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截至目前承担项目24个,完成管线普查2万余公里,完成产值4400多万元。他们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技术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立了“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小组,完成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系统、综合管线电子报批系统的研发工作,为今后城市地质工作及地下管线技术革新注入新的活力。

工程物探方面,该中心正在实施项目16个,涉及厂区新建、楼房建筑、热电工程、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桥梁工程等工程,为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遥感地质方面,全年实施项目18个,完成解译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完成了1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5万矿山地质环境、城市地质调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遥感解译工作。

河南地调院去年承担各类地质项目87项

2017年,河南省地调院共承担各类地质项目87项,其中国家和地方各类公益性地质项目51项,地质项目收入7600万元;商业性地质项目36项,合同金额达3000万元,取得了一大批地质成果。

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河南省栾川县冷水—赤土店钼铅锌多金属矿深部普查,经初步估算有望提交特大型矿产地;在省内栾川、熊耳山地区新圈定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32处,圈定1:5万剩余重力异常58处,提交金找矿靶区3处,为该区域今后的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西藏冈底斯南麓,新疆西昆仑、木孜塔格等地,新发现铅锌、铜、铁、锰等一批找矿线索;西藏盐湖锂资源调查优选出7个锂含量大于60毫克/升的盐湖靶区,为开展进一步勘查工作夯实了基础。能源地质勘查方面,温县页岩气勘查区块第一口预探井“郑西页1井”完成了压裂选层方案;中牟区块第二口页岩气探井“郑东页2井” 完成太原组压裂层段压裂及试气工作。

该院强化基础地质工作,全年共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26个图幅,工作地域涉及省内、新疆、江西、广西等省区,完成填图面积3963平方千米,为区域地质演化研究和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土地质量调查方面,河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已完成首批农产品样品和土壤样品采集,各项后续工作正有序开展;初步建立了河南省生态地球化学信息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生态地球化学”模式,对河南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了高度集成,实现了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的数据集成、查询分析、成果评价等功能。

遥感地质调查方面,成功转型为对“资源—坏境”的遥感调查,2017年完成大—小兴安岭地区105县75万平方平米的遥感解译,圈出矿山开发占地13.2万公顷,发现矿山地质灾害24处;编制河南省1:25万~1:2万林地、草地、地表水、湿地、土地荒漠化等分布现状图和重点区1:5万自然资源和生态地质环境分布现状图,系统总结了河南省林地、草地、地表水、湿地、土地荒漠化等时空变化规律。

陕西公益性

陕西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丰硕

近3年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积极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及科技创新改革,实施“12253”工程,不断优化技术、人才、资金等结构,整合优势兵力,在较短时间内,承担实施的中央和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研究项目70余个,新发现了陕西汉中天坑群、陕北丹霞地貌景观、关中地区富硒区、关中浅层地温富集区等,取得了一批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该院主持编纂的《中国区域地质志·陕西志》《陕西省矿产志普及本》两项地质矿产编著成果正式出版发行。这是陕西省最系统和权威的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和面向公众的地质矿产科普读本,也是全省进行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与地矿科普的首要参考资料。

通过陕西南部地质遗迹调查发现了汉中天坑群。完成初步调查5019平方公里,在汉中一带新发现200余处地质遗迹,其中天坑49处、直径50~100米的漏斗50余处、洞穴50余处、其他岩溶地貌景观60余处。汉中天坑群是北纬32度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

通过陕西区域地质遗迹调查,在陕北及渭北地区发现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带。此次发现的丹霞地貌景观带南北长750公里,东西宽10公里至70公里,由北向南呈“S”状展布,形成了黄土高原上一道红色的地质遗迹景观带。该丹霞地貌地层为下白垩统洛河组,以谷系形式成群连片出现,有别于南方丹霞的地貌景观。

通过陕西省大中型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发现了众多的适宜开发利用的浅层地温富集区。首次查明了全省11个大中型城市200米以浅岩土体热物性,划分了变温带、恒温带和增温带,定量化给出各分区的传热系数,评价了含水层回灌性能、地下水结垢性和腐蚀性。首次建立了全省地温监测网。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地热能开发及环境保护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宁夏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清



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项目野外工作和项目成果报告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自2016年6月起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开展了系统的调查、核查。项目历时1年,累计完成全区1:5万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面积7232.55平方千米、1:1万宁东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面积382.77平方千米、1:1万宁东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环境地质测绘面积458.29平方千米,共布设各类测绘点240处调查、核查全区矿山913座,面积631.93 平方千米,调查、核查宁东煤炭资源集中开采区雷达遥感地面变形监测面积3485.09平方千米、宁东羊场湾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探面积7.7平方千米。

此次调查系统查清了全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为宁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8~2022)的编写夯实了基础,为全面建设绿色矿山摸清了家底、全方位构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2020年矿山总数将减至5700个

近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商务厅、经信委联合发布《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要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强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

根据《规划》,四川省将规划建设8个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和10个省级能源资源基地,落实8个国家级规划矿区和1个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划定7个省级规划矿区和17个省级资源保护与储备矿区,巩固天然气、稀土、石墨等战略性矿产安全供应能力,强化重要矿产保护与储备,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到2020年,矿山总数力争减至5700个左右,大中型矿山比例不低于9%。

《规划》明确,禁止开采区内除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及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外,不得规划新设置矿业权,已经设立的矿业权要按相关安排有序退出,已建矿山限期予以关闭。关闭矿山必须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在不影响禁止区主体功能,并征得相关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地热、矿泉水等矿产的勘查开发利用。

黔105队助力毕节危险废物处置场选址

2018年初,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队队长赵平带领地矿公司水工环技术人员奔赴毕节市金沙工业园区,开展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场地的比选工作。

据了解,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场地的比选工作是毕节地区招商引资的第一家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主要为落实十九大“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的要求,为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及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思路做好工作。该队地矿公司水工环部门于2017年底承接该项目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衔接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及时跟进并请队领导出面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以推动项目良性发展。

该队会同贵州省环境监察局、毕节市金沙工业园区管委会、金沙县招商局、金沙县规划局、金沙县环保局和投资单位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积极推进该工业园区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场地的比选工作。

通过现场比选,双方初步确定了危险废物处置场址。场址的选定及项目的有序推进,将为毕节地区的危险废物处置综合利用选址规划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也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广西新增140处大中型矿产地

2017年12月27日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整装勘查区成果交流暨项目推进会上宣布,2011年找矿突破行动实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争取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约45亿元投入勘查,新增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为圆满完成找矿突破总体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勘查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近7年来,广西新增了崇左地区铝土矿、桂中地区铁铝矿、桂东南和桂南离子型稀土矿、天等龙原—德保那温锰矿、合浦地区高岭土矿、大新县弄屯和象州县妙皇铅锌矿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新发现64处大型、76处中型主要固体矿产地,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深入开展老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在19个矿山中新发现大中型矿床5个,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稳定就业人员1万余人。目前,广西银、铜、镍、稀土、高岭土、水泥用灰岩6种矿产已提前完成了10年找矿目标,其他主要矿种完成了5年目标任务。

广西提前完成银铜等6种矿产10年找矿目标

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整装勘查区成果交流暨项目推进会日前在南宁召开。自2011年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先后筹资约45亿元投入勘查,新增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银、铜、镍、稀土、高岭土、水泥用灰岩6种矿产已提前完成10年找矿目标,其他主要矿种完成了5年目标任务。

按照“三年有重要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8至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目标要求,广西国土资源厅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勘查资金投入,截至2016年底,全区累计投入4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1.9亿元,争取中央财政投入6.4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2.7亿元。2017年,全区又投入地质勘查经费3.7亿元。

勘查资金投入的加大,为广西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近7年来,新增崇左地区铝土矿、桂中地区铁铝矿、桂东南和桂南离子型稀土矿、天等龙原-德保那温锰矿、合浦地区高岭土矿、大新县弄屯和象州县妙皇铅锌矿等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新发现64处大型、76处中型主要固体矿产地;通过开展老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在19个矿山中新发现大中型矿床5个,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稳定就业人员1万余人。

在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方面,广西1∶5万尺度区域地质调查累计完成10.6万平方千米,覆盖全区面积由“十一五”末期的30.6%提高到44.9%,提交基础地质成果资料一批,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和快速推进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油气、页岩气调查方面,陆续在新区新层系取得重大进展。

进入找矿第三阶段后,广西及时修编八至十年找矿行动总体方案,优化设置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和省级重点勘查区。预计2017年新增大型高岭土矿1处、大型方解石矿1处、中型碳酸锰矿1处、中型铅锌矿床1处。

天久地环院完成1203处废弃矿山野外调查

江西九一二队天久地环院承担实施的江西省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赣东片区)项目已完成1203处废弃矿山的野外调查工作,下一步将进行地质剖面测量、水土样采集与试验及其他工作。

据悉,本次调查首创使用数字化调查系统,全程利用电脑及移动端录入地质信息,节约纸张16000余份,实现无纸化办公。

据了解,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为查明全省范围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情况,于2016年初拟定了调查工作方案。同年9月,天久地环院从12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中标五大片区之一的赣东片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此后,天久地环院紧锣密鼓编制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设计书,并全程参加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在九一二队举行的技术研讨会,制定出详细调查技术指南,有效指导五大片区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将全面查明赣东片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区分布、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严重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及综合治理情况,届时将为调查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管理监督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和技术基础支持,为加速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贡献地矿智慧。

- End -

欢迎添加小桔

微信号:xiaoju22303

< 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

9家单位地矿成果年终梳理!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9家单位地矿成果年终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