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点击收听↑     文/丹尼尔·T·威林厄姆    播/小M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问:我认识的很多教师都是因为儿时热爱学校才选择了这个职业。他们想让学生也感受到与他们当时接触知识时一样的兴奋和狂热。当他们发现有些学生并不怎么喜欢上学,也没有办法激励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沮丧之情也就能够理解了。为什么难以让学生爱上学校呢?  

答:与通常的观点正好相反,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因为它并不擅长于此。尽管思考是缓慢的、靠不住的,如果能成功,人们还是愿意动动脑子的。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学校的功课总是比孩子所懂的难,他们不喜欢上学也是理所当然的。

引领本章的认知学原理是: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需要重新考虑他们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和其他物种不同?许多人会说是我们的思考能力:鸟儿飞,鱼儿游,人思考(这里的思考指的是解决问题、推理、进行复杂的阅读或是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脑力劳动)。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赞美我们的认知能力:“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的理性是多么高尚!”不过,过了三百多年,亨利·福特却挖苦道:“思考是世上最难的事情,这也许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从事思考的原因。”

他们说得都对。人类的确擅长某些类型的思考,尤其是和其他动物相比,但我们很少用到它们。认知学家还会添上:人类不常思考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不仅如福特所说的思考很费力,而且它还是缓慢的、靠不住的。  

  

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并不是它最拿手的。比如说,大脑还使你能看、能动,这些功能比思考来得有效得多、可靠得多。大脑中的大部分区域都贡献给这些活动绝非偶然。视觉需要更多的大脑资源,正是因为它比下象棋或者解微积分题还要难。  

在把人类能力和电脑能力比较后,你会意识到你的视觉系统之强大。毋庸置疑,在数学、科学和其他传统的“思考”任务上,机器稳赢人类。

花五美元就能买到一个比任何人计算得都快而且准确的计算器;花五十美元就能买到能打败全世界99%的人的象棋软件。但是再强大的计算机也不能开卡车(这一点正在改变),因为电脑看不见,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正如每次你开车时遇到的情况一样。

类似地,机器人在移动方面也受到限制。即便是再奇怪的姿势,人类也可以根据需要出色地把躯体弯曲,比如说扭转躯干并弯曲前臂去清除书柜里书列后的灰尘。

机器人不擅长创造出新的移动方式,所以它们通常被用于重复性工作中,比如给汽车零部件喷漆,因为每一次动作都是完全一样的。一些你已习以为常的动作,比如在遍地礁石的海边散步,却没有电脑能做到这一点,这比和顶级象棋大师下棋要困难得多。  

  

与你的看和动的能力相比,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为了让你能切身感受这一点,试着解答下面这道题:  

一间空屋子里有一支蜡烛,一些火柴和一盒图钉。目标是让点燃的蜡烛离地五英尺高。你已经尝试过把蜡烛底部蘸上蜡液,但还是粘不到墙上。怎样才能不用手扶,让点燃的蜡烛离地五英尺高呢?  

很少人能够在给你的二十分钟内想出正确答案,但一旦知晓答案,你会发现其实这并不难:用盒里倒出来的图钉把盒子钉在离地五英尺的墙上,再把盒子当做放置蜡烛的底座。  

这个问题解释了思考的三个特性。

首先,思考是缓慢的。你的视觉系统可以即时捕捉复杂的画面。

当你走进朋友的后院时,你不会这样对自己说:“啊,这里有些绿色的东西。可能是草,不过也可能是其他什么铺在地上的东西。那个粗糙的立着的棕色玩意儿又是什么?也许是篱笆?”

你在一瞬间捕捉了整个画面:草地、篱笆、花床、凉亭。你的思考系统不能像视觉系统瞬间捕捉整个画面那样立刻计算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思考是费力的。你不需要费力气去看,但思考需要集中精神。你可以在看的同时做其他事,但你不能在解题时思考其他的事情。

最后,思考是不可靠的。你的视觉系统很少出错,而且它犯错时你也会认为你看到了与之相类似的东西——即使不是完全正确也很接近了。

你的思考系统甚至无法得出一个接近正解的答案:你的答案可能完全是个错误。事实上,你的思考系统很有可能连答案都得不出,就像大多数人遇到蜡烛问题时一样。  

  

如果我们都这么不擅长思考,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呢?我们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线,又如何在超市淘到便宜货?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出决定?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解决过的,因此我们只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就可以了。比方说,假如下个星期你的朋友问你蜡烛问题,你马上就会说:“噢,我听过这个。你需要把盒子钉在墙上。”

正如你的视觉系统摄取场景,不费你吹灰之力就告诉你周围事物一样,你的记忆系统也会立即判断出你曾听过这个问题并且提供答案。你可能会以为你的记忆力很差,它的确不如视觉或运动系统可靠——你会忘记,会自以为记得,其实记不得,但你的记忆系统要比思考系统可靠得多,而且提供信息又快又省力。  

  

我们通常认为记忆储存的是私人事件(关于我婚礼的回忆)和事实(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  

其实记忆还储存指引我们行动的策略:开车回家时在哪里转弯?如何在休会期间调解纠纷?锅里烧的水溢出来了该怎么办?在做大部分决定时,我们不会停下来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法,推论并预测各种可能的后果等。

举例来说,当我决定晚饭做意大利面时,我不会仔细阅读食谱,比较各种制法的口味、营养价值、难易程度、原料费用、色泽外观等,我还是用我一贯的方式做意大利面。

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说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尽管所做的事情可能相对复杂,比如从学校开车回家,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自动驾驶”模式,其实这时你正在用记忆指挥你的行动。

运用记忆不需要太多注意力,所以你完全可以做做白日梦,即便你是在红灯前刹车、超车、留意行人等。  

  

当然,你可以认真思考再做决定。这往往就是人们所说的“打破陈规”——不要用“自动驾驶”模式,不要重复你(或者他人)经常的做法。

想象一下,如果你一直努力“打破陈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假设你面对每一项任务都像初次遇到时那样考虑所有的可能性,即使是像切洋葱、进办公楼,或者午餐时买杯饮料这样的日常小事,这种新鲜感一开始可能会很有趣,但这种生活很快会让你疲惫不堪。  

你可能在旅行时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在语言不通的国家,一切都是陌生的,哪怕是一个小动作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比如说从小贩那里买一罐汽水,你需要从外文的包装上辨别出口味,和小贩进行沟通,翻找所需的硬币或纸币等。这正是旅行如此累人的原因之一:所有在家“自动驾驶”就足够的小动作都需要动用你的全部注意力。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描述了大脑让你免于思考的两种方式。首先,一些最重要的功能(比如视觉和行动)不需要思考:你不需要思考你看到的事物就知道周围有什么。其次,你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引行动。

不过大脑并不满足于此:它为了让你免除思考能够自我改变。如果你不断地重复一项同样的任务.它会最终变成习惯,你的大脑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来让你不动脑筋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我会在第五章更深入地讨论这个过程,但一个熟知的例子可以阐述我的想法。你可能还记得学习开车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我记得当时注意力集中在踩油门的力度上,红灯亮时该在何时怎样踩刹车,拐弯时方向盘要转多少,什么时候检查后视镜等,我甚至不敢开车时听收音机,生怕被干扰。

不过练习得越多,这个过程越变得不假思索,现在我可以像走路一样自如地驾驭汽车了。我可以边开车边和朋友聊天,用一只手打手势,还吃薯条——非凡的协调能力,只是不太好看。这样一来,一项本来需要大量精力的任务,通过练习可以只需要很少的精力甚至不需要费力。  

 

这对教育学的暗示听上去可能有些残酷。如果人们都不擅长思考,甚至还努力避开它,学生对上学的态度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幸运的是,故事还没结束。

尽管我们并不擅长思考,我们其实喜欢思考。我们生来就有好奇心,也寻找可以进行思考的机会。但是因为思考很难,需要条件合适,这份好奇心才能存活,否则我们很快就会放弃思考这个念头。

下一节解释了我们什么时候愿意思考,什么时候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