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和信用,如何真正理解这个困扰经济学家的世纪难题?( 六 )
我觉得金融业界是有很多智慧和直觉的。80年代的时候,华尔街最有名的一个分析师考夫曼,他退休后在2000年写了一本书《货币和市场》,实际上就是他自己的从业自传。其中特别强调一个观点,他说他在做经济观察和市场分析的时候,与美联储以及其他分析师最大区别是,别人关注传统的货币数量,而他则关心债务规模,“货币很重要,但信用更重要”。
有位美国经济学家开玩笑地说,货币问题是经济学中最困难的问题,如果谁能解释清楚,可以连续获得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记得耶鲁大学舒比特教授写过一本《货币与金融机构》的书,前言里有句话很有意思,他说我40多年前博士毕业到耶鲁大学教货币经济学,满怀激情地想解决货币问题,一眨眼40年过去了,我基本绝望了。
货币和价值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货币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其购买力,“价值是什么呢”?实际经济中的“价值”都要用货币来表现;反过来,“货币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它能买到的东西。它们是互相决定的,需要共同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当中来讨论。
比如我把经济分成几个连续运转的阶段,T0、T1、T2时期。在T0时期把整个社会的资产负债表收敛一下,高度简化以后,一边是实物资产,另一边是净金融资产,我倾向于把货币当成净金融资产,它俩是对应的。米勒教授在回顾MM定理时提到,他的思想灵感就是从这个公式出来的。到第二个阶段,即T1时期,如果人们对未来有好的预期,就可以在这些货币的基础上,不断举债,内生创造更多的信用,其本质是对既有的财富进行重新组合,希望为未来生产更多的财富,如果投资做成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这些债务,或者说等级较低的信用,逐渐经过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转化和增信,货币存量就增加了;如果投资做砸了,整个社会的很多财富就损耗了,债务减值了,货币存量也减少了。到第三阶段,即T2时期,又重新按实物资产和净金融资产来对应,然后再向前发展,循环往复。在这样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式中,从方法论来看,我们看货币需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而看信用需要采用连续动态分析。
- 看北方人是如何冻饺子的,南方人表示看不懂,网友:太“壕”
- 中国“唯一”以货币命名的城市,5000多年不改名,你知道是哪里吗
- 长沙|长沙家政业“领跑”全国 信用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 如何像李子柒一样火爆朋友圈?这一组绝美照片会给你答案!
- 我国唯一用“货币”命名的城市,古代很有钱,如今小众低调
- “鸟巢”,住了百只小鸟,没人知道如何筑成
- 自古华山一条道,华山栈道到底是何人所修,如何修得?
- 中国唯一以货币命名的城市,五千多年不改名,你知道是哪吗?
- 国内以“货币”命名的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却没有人想在这里定居
- 中国唯一以货币命名的城市,5000多年不改名,你知道是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