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公司加农户”为何变成“公司掐农户”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公司+农户”模式在江苏泗洪红薯产业中变了味 。行情好的时候,镇村干部却以限制运输等方式阻止外销;行情差的时候,公司拒绝保底收购,还不允许薯农自行加工自救,不少村民对此颇有怨言 。
在江苏泗洪红薯产业这个案例中,公司不但没帮助小农户抵抗市场风险,反而把自己的风险转嫁给农户,甚至在市场利益面前“掐”农户 。
简单批评企业转嫁市场风险,并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思背后的联结机制 。
笔者曾在西南某县采访扶贫牛过程中遇到过类似问题 。当地急于扩大扶贫牛产业规模,在产业发展初期,引进了一家并不成熟的初创企业,结果没两年,企业因为自身运营问题,倒闭退出,给产业扶贫留下一个烂摊子 。与企业联结的养殖户,新建了牛圈,却不见企业承诺的能繁母牛入栏,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信心 。
笔者在多地采访时,也常有企业家吐槽,一些农户不守承诺,一遇到更高的出价,农户转身把被预订的农产品卖给了别人 。无论是公司“掐”农户,还是公司带不动农户,或者是农户违背契约,这些都反映一些地方的“公司+农户”只是形式上的联结,联结并未真正起到共同发展的效果,公司与农户也未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 。
真正健康的“公司+农户”联结机制是双方共赢的,并不是简单的公司一味让利吃亏 。只有这样,“公司+农户”联结机制才能长久 。
在健康的联结机制中,对企业来说,企业用以可接受的价格保障原材料总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这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保障;对农户来说,公司帮助解决生产技术应用和市场销售难题,自己只需“种好地”,就能获得可预期的稳定利润,减少了市场波动造成的风险 。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其中提出,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带动作用 。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 。
在这一点上,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可复制的经验,比如重庆涪陵区在榨菜产业中建立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中,当地选择家底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的同时,要求农户缴纳适当的保证金,并在收购之后及时返还农户 。在保障企业带动能力的同时,引导农民守契约,一起无怨无悔地维护好相处之道 。(张典标)新闻推荐
河南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校车安全问题
【农村大众报|“公司加农户”为何变成“公司掐农户”】新华社郑州11月16日电(采访人员双瑞)河南省教育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和应急管理厅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即日起至12月底,在全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