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心艾瑞儿聊|翁帆嫁给杨振宁,后悔吗?16年过去了,她写的书里给出了答案( 二 )


杨振宁的成长之路
杨振宁让国人争议 , 的可不仅仅是他和翁帆之间的忘年恋 , 还有他当年没有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回国建设国家的事情 , 也饱受争议 , 在这里 , 我不妨为大家介绍一下杨振宁当时的这段经历 。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0月1日 , 是安徽省合肥县的人 , 他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武之 , 他的母亲叫罗孟华 , 杨振宁之所以取得了日后那么大的成就 , 与他的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
在杨振宁小的时候 , 中国并不太平 , 军阀割据 , 常年混战 , 老百姓深受其害 , 尤其是安徽的合肥 , 那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 所以 , 地方势力都要得到这块地方 , 是兵家必争之地 , 他家的周围经常能够听见隆隆的炮声 , 有时候炮弹还会在他家周围落下 , 可见其生存环境的恶劣 。
那个时候 , 杨振宁的父亲没有在家 , 正在美国留学 , 杨振宁的母亲只能一个人带着年幼的杨振宁生活 , 在这种极为动荡的生活中 , 他的母亲也没有忘记培养杨振宁 , 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
杨振宁从小就非常聪明 , 四岁时候 , 他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认字 , 一年时间 , 就认识了三千多个汉字 , 这三千汉字给杨振宁带来深刻的印象 , 他五十多年以后 , 有一次回忆当时的这个经历 , 他说母亲教自己认识三千多个汉字 , 自己现在认识的字总共也不超过三千字的两倍 。
当然 , 这一方面显示了母亲对杨振宁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 同时 , 也说明我们的汉字是非常科学和优秀的汉字 , 只需要六七千字就能够创造足够的词汇 , 来描述这个复杂的世界 , 而不像英语那样 , 要持续地创造新单词 。
杨振宁以这三千字为基础 , 紧接着跟随一位先生学习古文 , 有了识字的基础 , 杨振宁背起古文也是十分迅速 。
1928年 ,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美国学成归国 , 杨振宁就跟着父亲先后在厦门和北京念小学和初中 , 杨振宁不但语文的基础很牢固 , 他从小就显现出了数学方面的天赋 , 他这个优点被他的父亲看到了 , 但是 , 他的父亲却没有立刻教他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 , 而是请来一位历史系的学生丁则良教他《孟子》 。
杨振宁在谈到日后物理方面的成就时说 , 这些幼年的国学基础 , 为他在物理学上的发现提供了灵感 , 而且其中的一些道理 , 成为了他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准则 , 看来 , 现在逐渐盛行的国学热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 国学中许多营养还是值得现在的孩子们来汲取 。
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 , 后来加入美国国籍
1938年 , 杨振宁的全家为了躲避日军侵华辗转到了昆明 , 杨振宁考入了西南联大 , 在专业的选择上 , 杨武之开始希望他学习化学系 , 但是后来 , 他的专业却改成了物理系 , 也就是在此时 , 杨振宁注定了他一生的非凡成就 。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了硕士 , 在1945年 , 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资助 , 他去了芝加哥大学 , 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 到了1949年 , 他进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 , 也就在此时 , 他开始和李政道一起工作 。 此后 , 他和李政道一起 , 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 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此时的杨振宁是中国的骄傲 , 但是在1964年的一个举动 , 却使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 因为在那一年 , 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 , 而此后 , 他也一直没有返回中国 , 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 这与我国的导弹元勋钱学森 , 和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发做出重大贡献的邓稼先 , 形成鲜明对比 。
建国初期 , 杨振宁为何没回国建设祖国
他们的前半生的经历都差不多 , 但是人家为了国家 , 突破艰难险阻 , 回到中国 , 并且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可以说是国士无双 , 但杨振宁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 实在让大家感到惋惜 , 但是 , 如果大家静下心来 , 自己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杨振宁的苦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