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教材循环使用卡在哪儿?

卖了一麻袋的旧书,最后只买得起一个麻袋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称我国教材浪费十分惊人,每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总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最后大多作为废品被回收 。
【绵阳日报|教材循环使用卡在哪儿?】教材循环使用到底难在哪?表面上看是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以致循环使用成本太高,或是旧教材破损严重,出于消毒和卫生的需要很难让它们直接进入课堂,又或是循环教材不能随意做笔记让学生只能另买笔记本记录而产生更多浪费等原因 。
但实际上,阻碍教材循环使用最关键的“拦路虎”,还是每年数百甚至上千亿的“教材生意” 。出售每一本新书都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每一页旧纸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所以哪怕浪费再严重,旧书依然只能当废品卖,新生则必须持续购买新书 。甚至有种奇葩观点认为,每年在新教材上投入的数百亿,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促进消费的必需 。
指望浪费拉动内需,何其荒谬!减少树木等方面的消耗,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毋庸讳言,其在国外早已非常普遍 。在西方国家,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到5年,而在我国只有半年左右 。眼下,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循环使用,可见教材循环使用理论上是可行的 。
杜绝教材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一环,然而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利益的存在让教材的循环使用说易行难,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出版社以及教育部门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期待各方群策群力,制定可行方案以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让教材浪费这个老问题真正得到彻底解决 。
(以上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通过打造智能化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5G加持下,传统车间变“聪明”了
阅读提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5G+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能工厂,随着移动5G网络与企业生产的融合不断加深,生产“痛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