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创新,给消化内镜添个好帮“手”( 二 )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为日本学者首先研发并逐渐推广 ,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切除治疗 。 ESD技术具有病变切除完整、层次清晰、边界及浸润深度判断准确、可切除较大的平坦型病变、更有利于病理科组织学诊断等优点 , 但仍存在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高等缺点 。
ESD之外 , 内镜下隧道技术在固有肌层肿瘤、贲门失弛缓中的应用 , 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技术在胆管结石、慢性胰腺炎、壶腹肿瘤等胆胰疾病中的作用 , 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技术等的井喷式发展 , 在促进消化内镜学飞速前进的同时 , 也面临了器械不足、不匹配、操作难度大、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 。 而这些临床需求的提出 , 正是启发临床医师改进操作附件、设计新的器械、技术的绝佳温床 。
消化内镜学的快速发展 , 与相关医疗器械的逐步改进息息相关 。 而手中的医疗器械使用是否顺手、操作是否简便 , 真正使用的内镜医生最有发言权也最应该发言 。 当然 , 仅仅“发言”还不够 , 我们可以和生产厂商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 。
ESD操作中 , 为了解决黏膜下层暴露困难的问题 , 需要一个附件像“手”一样 , 随心所欲地提起想要切除的目标组织 , 充分满意暴露黏膜下层 , 从而降低ESD难度 , 缩短手术时间 , 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这个需求的提出 , 促使了电动组织把持钳的研发 。 电动组织把持钳手柄上存有控制开关和微型驱动电机 , 按动开关后 , 在微型电机的驱动下 , 手柄内部的可旋转轴规律旋转 , 并带动头端的锯齿状钳夹固定器旋转 , 从而使钳夹在固定器上的目标组织按照术者需要转动 。
这个创新研发过程虽然让我们更加繁忙 , 但也让我们结识了医疗圈外的合作伙伴 , 让我们扩展了自己的科研思路 , 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我们自己总要面临的操作难题 。 今后随着产品的转化 , 还能帮更多同行降低手术难度 , 造福更多患者 。 从这个角度看 , 付出更多心血雕琢自己的工具是值得的 。
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黄永辉 王迎春
编辑制作:郑颖璠
【操作|创新,给消化内镜添个好帮“手”】审核:方彤
- 平安|医疗服务专业精准科技创新赋能基层——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亮相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
- 医保|6个创新4个着力点,打造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医保基金监管新格局
- 界面新闻|俞敏洪谈新东方不足:坚持不够、创新不够、人才不够重视
- 澎湃新闻|河北:规划建设雄安“科技自由港” 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 微店|阳泉农商银行创新线上获客模式推出“金融微店”
- 期汇金|周幺成 11.17 黄金日内震荡行情,晚间走势操作建议
- 中国首富|钟睒睒再成中国首富!农夫山泉股价创新高,与“绿发会”打官司
- 操作|常做两个动作,帮你疏肝理气!
- 中国文化|内容为王、创新传播 国产影视如何“出海”又“出圈”?
- 驾驶证,行政拘留|什么操作?人在狱中竟能考下驾照?原来他是找“黄师傅”花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