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董春方:高密度的城市是人类生存的梦魇还是活力的体现?( 二 )


这些实验的探索与思考 , 最终结集 , 提炼成了《高密度发展与建筑实验》这本书 。
寻找应对高密度的建筑智慧
“世界上没有一座繁荣富有生命力的城市不是高密度的 。”董春方认为 , 高密度发展不仅能够节约有限用地 , 它也是一座城市繁荣与活力的前提条件 , 它的多样性和集中便利高效吸引人们在城市中以马斯诺的需要层次寻找自己的位置 。
百年以来 , 我们的前辈在遇到城市高密度的挑战时已经在勇敢进行探索尝试 , 寻找着应对高密度的建筑智慧 。
澎湃新闻|董春方:高密度的城市是人类生存的梦魇还是活力的体现?
文章图片
澎湃新闻|董春方:高密度的城市是人类生存的梦魇还是活力的体现?
文章图片
前人对高密度城市的探索
摩西金 , 一个世纪前纽约的旅游杂志编辑 , 畅想预见了未来城市的三维立体化 , 提倡一种垂直都市主义的观念;
安东尼奥 , 百年前意大利年轻的建筑师 , 认为未来城市中的建筑不是单个的拼凑 , 而是一种整体结构 , 与交通枢纽联系在一起;
俄罗斯前卫艺术家李斯茨基 , 提出了在空中寻找横向扩展的空间 , 他认为只要人类还不能飞行 , 那么水平的空间是更适合人类的行为模式;
保尔鲁道夫 , 通过模块的间隙稀释密实的建筑体量 , 提高加强了建筑内外空间的联系 , 在高强度开发的住宅公寓中提升居住单元的空间质量;
尤纳弗莱德曼 , 他以空间城市的概念提出移动结构与弹性空间的观念 , 对于今天的建筑弹性化和生长的时间性意义重大;
萨伏迪以可变的三维模块的叠加创造有别于传统集合住宅 , 并拥有城市联立住宅品质的城市高密度住宅的新模式 , 高密度住宅同样可以创造相似于低层低密度住宅的空间品质;
MVRDV以三维叠加创造一座垂直立体的荷兰田园都市;
原广司提出了浮游理论 , 在空中将公共空间扩展至城市领域 , 并行程与地面空间呼应的开放空间;
库哈斯在纽约密集的城市夹缝中 , 通过建筑的形态策略 , 创造一处对邻里友善又提升自身居住单元品质的高尚公寓大楼 。展现了一种充满内在隐形逻辑建筑外在形象 。
从前人的探索和实践中 , 诞生了“高密度建筑学”这门学科 , 给了后来者总结和研究的素材 。
在《高密度发展与建筑实验》这本书中 , 董春方总结了应对城市高密度环境或者城市高密度发展建筑生成的一般规律:多样性;亲近性;空中的空间利用;三维立体模式;杂交与共生;空间补偿 。
“密度有空间才有活力”
参加新书分享会的建筑师中 , 有些在自己的实践中尝试过高密度建筑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张家晶就是其中一位 。
他参与了深圳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 设计方案中 , 小学和中学的容积率可以达到2.2-3.0 。“学校的高密度是空间分配问题 。” 张家晶认为 , 这些设计对建筑学的意义和价值是有的 , 但深圳学校的高密度 , 本身说明在城市密度的博弈中 , 教育得到的空间不够 , 不得已向高密度发展 , “如果密度越来越大 , 城市会被推向不可控制 。”
张家晶认为密度也是要有空间分配的 , 这也是学者和城市规划师应该研究的方向 , “密度有空间才有活力 。”
董春方同意一个好的城市应该存在密度梯度 , 越到中心密度越高 。他在东京市中心曾坐出租车 , 15分钟就可以到郊区很好的别墅平层住宅区 , 一幢房子房价只要240万元 , “从房价梯度可以看出密度梯度 , 东京市中心的房价非常高 , 它的密度梯度是很陡峭的 。”从这一点来看 , 董春方认为上海的密度梯度太过平缓 , 这是需要关注和改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