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医者】朱俊明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七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朱俊明带领的这支团队 , 是国际上最大的一组主动脉手术团队 。 同行敬称他们为“战神” , 因为他们面对的 , 是曾令外科医生“蒙羞”的——主动脉瘤 。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 , 主动脉手术依旧需要付出极大的冒险 。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其一 , 是因为主动脉直接受到心脏的冲击 , 在手术中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 常达到“血流成河”的可怕程度 。
其二 , 是在动脉的管壁上缝针 , 一处针眼出血 , 就意味着手术失败 , 这几乎是上帝之手才能完成的操作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发病例20万 , 其中98%的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 , 或死亡或随时面临死亡 。
如此高的死亡率 , 不仅病人恐惧 , 连医生也感到巨大压力 , 大血管外科因此成为各医院最薄弱的项目 。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 我国只能完成较简单的主动脉手术 , 且每年成功手术不到100例 。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以下这段对话 , 发生于连夜抢救病人后的早例会 , 也就是医生们仅仅睡了3个小时后 。
“3点睡有点困”
“lan人啊 , 得对自己狠一点”(朱主任的湘式普通话 , lan人 , 即男人)
“不要想自己非得睡几个小时 , 1个小时也够”
“也是 , 够了”
“够了”“够了”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lan人带我们亲历血战、死战
患者张立(化名)的主动脉内膜被撕裂 , 血液经破口进入到了血管壁的中层 , 形成一个夹层 , 这种情况下 , 血管壁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 , 在主动脉血流的高压冲击下 , 一旦破裂 , 血液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 , 倾刻间导致死亡 。
而要想成功施救 , 还有一个难点 , 患者来北京前刚吃了抗凝药 , 这对手术凝血造成巨大困难 , 让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 在手术中 , 朱俊明首先要切除撕裂的血管 , 再置换新的人工血管 。 整个过程 , 朱俊明如同刺绣一般 , 谨慎的进针、出针 , 每一针的针距、缝合深度 , 都要根据血管的情况进行调整 。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进出300多针 , 朱俊明完成了缝合和人工血管置换 , 但另一个危险并没有解除 , 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 张立的血管多处缝合部位开始渗血 , 病人之前吃的抗凝药 , 果然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朱俊明和其他医生重新缝合 , 每一处渗血的部位 , 通过压迫 , 调整凝血成分 , 尝试止血 。
120块小纱布 , 40块大纱布 , 调了近1600ml血 , 张立的血 , 终于止住了 。
6小时没有走动一步的朱俊明终于下了手术台 , 脚肿了一圈 。
患者|我和艺术家的区别,是把名字签在了患者的心脏和血管上
文章图片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 , 朱俊明的难题 , 又来了!一位主动脉瘤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女性患者岌岌可危 , 最要命的是 , 她是一名孕妇 , 马上将临产 , 肚子里怀的还是双胞胎 。
一根血管 , 三条命 , 都在朱俊明的手中 。 患者芳芳(化名) , 32岁 , 河北廊坊人 。 一直以为是肚子里的孩子慢慢长大压迫 , 导致自己呼吸困难 , 待产检查 , 才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