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而事实上 , 新兴电子和IT技术应用市场 , 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了“中美双头格局” 。 2020年胡润独角兽报告称 , 世界前586个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科技新兴企业(又称独角兽)里 , 有227个来自中国 , 233个来自美国 。 而这些独角兽 , 高度集中在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共享经济等ICT技术的应用端 。
不同于韩日和中国台湾的“躲避” , 中国大陆在应用端紧紧咬着美国企业 。 而中国互联网的出海 , 也显然挑战了美国互联网的垄断 , 导致美国“下游支撑上游的大循环”的根基出现了松动 。 最终 , 美国放弃自由主义 , 用禁令用“卡脖子”来遏制华为 , 甚至总统亲自下场指挥对TikTok强买强卖 。
美国的极限施压 , 似乎正表明 , 中国大陆的正面对决 , 正是突围的正确选择 。
产业对决:挑战者的使命
今年9月16日 , 代表全美国半导体营收95%的半导体行业协会(SIA) , 携手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BCG) , 发布了一篇重量级报告:《政府激励计划与美国半导体制造的竞争力》 。
这份不长的报告配合其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这样一个核心主题:作为曾经的集成电路领域的发明者和领航者 , 美国的半导体制造业目前正在被全球尤其是东亚越抛越远 。
但实际上这份报告既是事实 , 也是娇嗔 。 因为美国制造业的核心 , 从来都不是庞大的规模和高超的工艺 , 而是充当一个布链者的角色 。
美国在攻克一项新技术后 , 往往会只抓卡脖子和产生利润的部分 , 而把其他环节抛洒向全球 。 一旦某个环节的承包商开始向其他环节伸手时 , 美国就会扶植小弟来反击 , 并对挑战者发动产业打击 , 这也是为什么东亚总是在周而复始的进入产能战争的重要原因 。
著名智库“机工战略”的陈琛总结了美国发动打击的五种武器:标准规则先行、基础能力控制、价值单元链控、平台软件支撑、创新生态驱动 。 而这五点层次递进并互为基础 , 如同一张天网 , 密不透风 , 让任何挑战者都会不自觉的望而却步 。
(1)标准规则先行 , 在通信行业 , 高通把自己的大量专利运作成了行业标准 。 因此产业里的任何挑战者 , 要遵守标准 , 就要屈从于高通的专利网、缴纳专利费 。
(2)基础能力控制 , 把核心基础材料控制在手里 , 比如电子产业的芯片、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CT球、燃气轮机的精密冷却孔制造技术;这些顶级技术都在美国公司手中 。
(3)价值链单元链控 , 把各个环节的基础玩家 , 进行互相嵌套链接 , 实现“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产业联盟 , 比如芯片领域的制造、设备、材料等环节各公司联合研发 , 每种光刻胶都对应特定的设备和工艺 , 形成闭环 , 而核心依然是美国公司 。
(4)平台软件支撑 , 平台负责嵌入整个产业链 , 不断正向积累数据 , 同时形成网络效应 。 比如工业设计的仿真领域 , 美国ANSYS、MathWorks、Altair三家公司占到了全球50%市场份额 。 半导体设计领域EDA软件 , 美国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铿腾电子)和MentorGraphics(明导国际 , 2016年被德国西门子收购)三大公司则占据了80%以上份额 。
(5)创新生态驱动 , 这是所有招式的最终一招 , 以产生新的产业链来实现布链 , 特斯拉就是近期的代表 。 美国创新了产品 , 属于零部件的电池 , 则先让中日韩三家一起竞争 。
在看到美国范本 , 也感受到布链者威力后 , 中国的转变方向也十分清晰:从制造者 , 走向布链者;从身强力壮 , 变成手持利刃 。
在新能源车、光伏、航空航天等领域 , 并不一定要追求“全球产能尽在我手” , 而是要细究“五把武器”中我们手里握几柄 。 部分生产环节的全球散链、也能让更多的国家和中国结成“一条链上”的共同体 , 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低成本的竞争者 。
内卷之所以成为内卷 , 本质上还是因为被布链者拉入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 拓荒 , 才能走出内卷 。
稿源:(饭统戴老板)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030bN122020.html
标题:三星|内卷与血酬:中日韩电子产业搏命史( 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