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权威解读:加强单病种质控做好这些事!

01
7月30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 将51种病种/技术纳入国家监测的单病种范围 , 并围绕质量控制、资源消耗两个维度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制定了质量监测信息项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负责人马旭东说 , 此次发布的单病种监测范围不仅规模扩大 , 覆盖了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儿童白血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 还在眼科、口腔等社会办医活跃的领域选取了代表性的病种进行质控 。 监测信息项便于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 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单病种质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
“质量好不好 , 要有证据 。 单病种质控恰恰能为国家版质量目标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 , 也为日后相关疾病的指南或规范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 ”与国内大部分专家、医院管理者一样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监测与控制研究室主任张振伟认为 , 单病种质控意义重大 。
0 1
“抓不着”的过程指标
所谓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 , 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 , 通过构建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医疗质量管理 , 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方法 。 早在2009年 , 原卫生部就在全国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 但是历经10多年 , 监测单病种只有11种 。 近年来 ,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 原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
理念更新慢 , 这是专家和实践者们都公认的一点 。 有专家指出 , 在医疗质量管理上 , 很多管理者停留在“死抠”死亡率等结局指标的层面 , 忽略了过程指标 。 马旭东表示 , 在质量安全问题上 , 医院有一定的惰性 , 管理者会很关心如何从不及格做到及格 。 但是从及格到更好很多人会认为是成本 , 反而弱化了 。
【质量|权威解读:加强单病种质控做好这些事!】之所以做不好 , 除了理念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过程指标“抓不着”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王拥军直言 , 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 过程指标确实不好采集 , 医院如果要抓住过程指标 , 就需要调整管理方式 。 而过程管理一定是基于数据的 , “蒙着干 , 干不了” 。 多年前 , 很多医院的电子病历就是word文档版病历 , 并不是结构化的数据 , “抓不着东西” 。 而要把“假电子病历”变成真电子病历需要一个过程 。
“电子病历的能力和水平对单病种质控的影响较大 。 ”张振伟补充道 , 2009年刚开始做的时候 , 很多数值抓取不到 , 主要是因为当时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较低 。 近几年 , 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都进入了快车道 , 尤其是实施电子病历评级以后 , 相应的数据质量提升较大 , 单病种质控也会更加容易实施 。
马旭东说 , 在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 , 医疗质量管理一定是要用科学、精细化的手段 , 用证明行之有效的工具做循证管理 , 并非传统的医务管理 。 需要真正把涉及质量安全的核心环节用科学的工具去监测、管理、改进 , 这才是质量安全管理的方向 。 为此 , 国家开始进一步强调和完善单病种质控工作 , 促进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单病种质量管理工具加强过程监管 , 充分发挥单病种质控对提升医疗质量的作用 。
02
为病种或手术“划重点”
每个病种或每项医疗技术都有一些关键的环节和点 , 这些点决定了疾病治疗的核心质量 。 因此 , 做好关键点上的质控尤为重要 。 马旭东说 , 如果把临床路径比喻成一本教材 , 那么单病种质控就应该是里面的核心考点 , 相当于为每个病种划了重点 。 而此次要求进行质控的51个病种/手术基本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和常见手术、技术 , 基本覆盖了目前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