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能摆脱爽感叙事的套路吗?
撰文 | 李静
“姐姐 ,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 我只想你 。 ”
海子《日记》中的金句 , 竟十分恰切地形容出《乘风破浪的姐姐》(下文简称《姐姐》)的吸睛程度 。 这档由芒果TV推出的真人秀节目不仅将各大社交平台搅动得浪花翻涌 , 播放量更是一骑绝尘 。 更准确地说 , 它在尚未播出时 , 就已然是爆款预定了 。
本文插图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剧照 。
未播先火 , 说明“乘风破浪的姐姐”首先是一项成功的产品创意——它新颖、有趣、励志 , 而且擅于撩拨与迎合观众的需求 。 以30岁为界标 , 30位年龄跨越30-52岁的女明星统统变身为“姐姐” , 集结于热火朝天的女团秀场 , 这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话题“富矿” 。 观众既可以“考古”姐姐们的人生故事 , 又可以逐帧解读她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 更能够毫不违和地延展出年龄焦虑、性别秩序、权力与资本、自由与潜能等严肃话题 。 舆论场上、弹幕军中、评论区里 , 一时间“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观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青春由您》《兴风作浪的姑奶奶们》《小明历险记》《杜华翻车实况》——犹如美猴王拔根毫毛 , 吹口仙气 , 故事就有了七十二变 。 这场故事的大联欢 , 带来了姐姐们暴涨的人气、双线飘红的收视率与好评度、攀升的芒果超媒股价以及屏幕前停不下来的“哈哈哈哈” 。
可以说 , 故事性与快乐感 , 让《姐姐》和这个仍需宅居的夏天更般配 。 在此 , 我们不妨停下来想一想 , 到底是什么令我们如此快乐?在我们正当行使“娱乐权”的过程中 , 是否可以打破“方程式”的束缚 , 摆脱“被套路”的命运?“快乐源泉”难道只能是流量与资本的燃料 , 却不能够汇入我们自己的生命航程吗?
大型“爽剧”的精巧叙事:
反叛感与差异性
“三十而立 , 三十而励 , 三十而骊” 。 三十岁女性 , 是整个节目的筋骨与灵魂 。 “骊” , 本意“马深黑色” , 在开场白中披上了满分作文的范儿——“骊色骏马 , 飞云踏海”——升华出充满无限可能性、随时可以反转命运的“黑马”意象 。 立、励、骊 , 这些字眼犹如层叠而来的浪花 , 让人再次确信 , “永恒的女性指引我们向上” 。
如观众所说 , 我们期待成熟女性“侵略性地绽放” , 粉碎无所不在、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束缚 。 反叛性 , 构成了节目的叙事基调:穿针引线的画外独白 , 采用华丽而细腻的修辞讲出“直挂云帆 , 乘风破浪”的中心思想;与节目同步播放的、对30位姐姐的“深度访谈”《定义》 , 则以思想碰撞的对谈方式撕掉“定义”;6月18日发布的主题曲《无价之姐》 , 披着迪斯科的复古外衣 , 却拥有戏谑反讽的先锋态度 , 推崇真实自在的无价之“我” 。 诗意的、交谈的、先锋的 , 不管采取何种表达风格 , 矛头均指向当代女性的现实处境 。
本文插图
《乘风破浪的姐姐》发布主题曲《无价之姐》 。
【新京报《乘风破浪的姐姐》:我们能摆脱爽感叙事的套路吗?】首先要反叛的 , 便是年龄焦虑 。 正如《我们为何膜拜青春》一书所说 ,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复合年龄” , 除了生理年龄 , “一个人对年纪的体验当然是相对于他的种族、阶级、性别、文化、国家和教育而定 。 ”“三十岁”是横跨古今中西的文化现象:巴尔扎克著有长篇经典《三十岁的女人》 , 林真理子写过畅销小说《三十岁的女人》 , 赵雷亦演绎过颇有争议的民谣《三十岁的女人》 。 即便在闲适散淡的丰子恺笔下 , 也有《三十老人》的漫画像 , 连世家子弟俞平伯也难逃他在《中年》一文里所写的衰老感……每个世代 , 都在接力谱写对这一话题的理解 。
- 带鱼|我们买不到活带鱼是因为海鱼到淡水中后会怎样 最近的知识问答还可以免费送饲料
- 次元快讯|杨振宁:我称呼翁帆父母“翁先生、翁太太”,我们也一起住一起旅游
- 国民记者|128万多人评价,打出9.6的高分,它依然是我们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 澎湃新闻|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家?
- 新京报|IPO节奏放缓意味着监管趋严把好入口关
- 新京报|长阳科技股东组团减持 科创板别走创业板老路
- 小楠的历史心|知名脱口秀演员怒喷德云社:感谢你帮我们培养了一群低素质观众
- 第一心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们需要大量阅读,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学习
- 心事|故宫外苑,有她的心事
- 北湖|我们约“惠”吧!2020北湖区热购消费季即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