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要避免踩这些坑!疫情下大火的互联网诊疗

医师互联网复诊中认可的是以往的检查结果 , 还是诊断?认可的是原来诊断的真实性 , 还是诊断的正确性?
2020年初的疫情 , 裹挟着很多从未考虑过“网诊”的医生和患者 , 接触甚至亲自体验了“互联网诊疗”这一 “新生”事物 。 和传统“面诊”的医疗服务方式对比 , 互联网诊疗“不见面”的隔离优势 , 在这次疫情中成为受到各方青睐的关键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原先的医疗风险却没有消失 , 依旧存在 。
互联网诊疗对医师的资质要求有哪些?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就可以吗?如何对“网诊”患者实施知情同意?线上“复诊”和线上“咨询”在内容上有哪些重要区别?中医可否实施线上复诊?笔者就围绕这些大家关注的话题展开探讨 。
一、 什么是互联网诊疗?
其实早在2018年7月17日 , 国卫医发[2018]25号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印发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等让互联网诊疗行为逐渐明朗、操作性渐强的法规 。 自此 , 医院介入互联网诊疗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合法性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性规范 。
互联网诊疗与传统服务方式不同 。 简单、通俗地讲 , 它是指符合条件的医院 , 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疾病的复诊等医疗服务 , 它属于“线上”诊疗 , 一端是医生 , 另一端是患者 , 不是在真实空间里的面对面的就医 , 医患“不见面” 。
什么是互联网医院呢?简单地说 , 如果医院同时使用本院和外院医生开展互联网诊疗时 , 风险加大 , 所以必须设立互联网医院;若是既没有医院 , 也没有医生的第三方机构 , 想做网上诊疗 , 必须设立互联网医院 。
因此 , 通俗地说 , 与传统诊疗相比 , 互联网诊疗“约等于”(先)线下面诊+(后)线上复诊(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这种医疗服务方式 , 当然还有家庭医生服务等其他方式 。
二、运行互联网诊疗要关注哪些重点?
1、人员要求
依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的规定 , 我们要把握以下的几点 , 做好互联网诊疗中的人员设置和管理 。 开展互联网诊疗时 , 需要使用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 , 且需要是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 , 并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 。
实践中是否包括多点执业的医师?我们没有看到禁止性的规定 。 另外 , 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认证 。 如使用本机构以外注册的医师 , 就需要开设互联网医院了 , 并且互联网医院需要为医师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
2、机构准入
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 , 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且向其发证机关提出互联网诊疗活动的执业登记申请 , 并经审核合格 , 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服务方式中增加“互联网诊疗”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开展互联网功能诊疗时 , 应当与其实体医院诊疗科目相一致 。
3、线上诊疗适用情形、条件
如前所述 , 互联网诊疗很大一部分内容 , 是做常见病、慢性病的线上复诊 。 当发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务人员亲自诊查时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 , 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 另外 , 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 。
如果发现线上就诊的是首诊患者 , 我们医师能做的仅仅是“咨询” 。 线上咨询可做的有以下内容:相关健康知识介绍、部分风险告知、建议线下就诊等 。 线上咨询时不可做的有这些内容:诊断、出具治疗方案、开具处方等 。
4、复诊中的法律风险与注意事项
有一个问题是 , 复诊时医师要诊什么?认什么?法规中没有进一步详细的规定 。 医师复诊中认可的是以往的检查结果 , 还是诊断呢?认可的是原来诊断的真实性(病历真实、诊疗真实发生过) , 还是诊断的正确性?
因为法规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 在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 供医师参考:复核以往所有辅助检查等 , 看是能否达到确诊的标准?目前病情是否符合前诊、是否稳定 , 或是否有可疑、有变化 。 如果可以确诊 , 病情稳定 , 则可以在线继续复诊和开具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