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别报道】武昌模式:中医卫士守牢社区关口( 三 )


“我们采取‘临床科研一体化’策略 , 让临床救治与‘患者结局登记注册’的方法相融合 , 严格审核每一位志愿者的执业资格 , 并制定了志愿者工作服务手册 , 要求他们严格参照执行 。 ”刘保延透露 , 为了确保远程用药指导贴近一线救治实际 , 他们和前方专家保持密切联系 , 在手册中尽可能列举了用药者可能提到的问题 , 并附上经前线专家认可的解答 , 为志愿者提供参考 。
2月3日 , “1号方”开始发放使用 。 用药者通过扫描印在通治方包装上的二维码填写病情和用药情况 , 生成病例日志 。 志愿者定时打电话询问并记录他们病情 , 依据志愿者反馈的情况 , 一线医生则可以对用药者的情况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用药调整 。
2月5日 , “1号方”的应用初见成效 , 3698位发热、疑似和确诊患者服用后 , 其中90%以上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气短、情绪紧张、纳差、腹泻症状就已经消失 。
“对于居家隔离用药的病人来说 , 由于无法及时联系到一线医生 , 他们容易焦虑恐慌 。 通过电话与App的远程交流 , 他们不仅可以得到专业指导 , 还能在沟通中缓解焦虑、消除恐慌 。 ”刘保延告诉采访人员 , “更重要的是 , 及时的信息反馈能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 , 一旦发现用药者有病情加重的倾向 , 志愿者会第一时间对接前线医生介入治疗” 。
截至3月9日 , 全国已有682名医生报名成为志愿者 , 通过App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远程服务 , 累计服务11847人次 , 收集病历日志82466份 。
线下的巡诊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 2月19日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武汉市集中隔离点中医药巡诊工作的通知》 , 要求巡查集中隔离点中医人员配备及中医药治疗开展情况、中药配送发放和服用情况等 。
“我们会根据病人的舌象、现有症状等情况进行指导用药 , 并配合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 尽量在通治方基础上做到中医辨证论治 , 精准用药” 。 巡诊专家之一、湖北省中医院专家组成员肖明中介绍 。
一项回顾性分析 , 总结了武昌区确诊轻型、普通型721例 。 其中1号方组430例 , 对照组291例 。 从主要的结局指标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率来看 , 1号方组为0例(0.0%) , 对照组为19例(6.5%)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P<0.001) 。 该研究表明在社区推广使用“1号方” , 对控制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有作用 。
全链条干预练就防治最佳
3月24日 ,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全国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协作网络 。
“仝小林院士十分重视康复期治疗 , 强调要发挥中医在康复期治疗中的核心作用 。 ”全国新冠肺炎康复门诊协作网络负责人李晓东说 。
“此次武昌区多家医疗机构的加入 , 是跨区域跨层级的医疗机构组合的新尝试 , 希望能通过多手段、多层级的康复治疗 , 促进武昌区六千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全面康复 。 ”仝小林说 。
对于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来说 , 社区康复驿站和医院康复门诊 , 是他们回家前的“最后一站” 。
随着康复出院人数的不断增加 , 患者康复期治疗成为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命题 。 中医药进驻康复驿站和康复门诊 , 广泛参与康复期治疗 , 进一步丰富了“武昌模式”的内涵 。
在“武昌模式”下 ,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对出现轻微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康复期患者进行指导用药 , 而一些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则通过分级诊疗 , 被送往三甲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
“在康复阶段 , 中医药在基层的应用也起到了患者分流的作用 , 减轻了三甲医院的压力 , 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 有助于医疗秩序的持续稳定 。 ”王辉告诉采访人员 。
如今 , 武汉的300多个康复驿站里 , 大部分患者都接受了中医药治疗 。 在仝小林的指导下 , 除武汉外 , 孝感、黄石等地的多家中医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也相继开诊 , 各方舱医院和医疗机构出院患者所在的隔离点 , 基本实现了中医药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