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别报道】武昌模式:中医卫士守牢社区关口( 二 )


为什么是武昌?
“武昌模式”之所以发端于武昌 , 并非偶然 。
“武昌区政府主动作为 , 敢于担当 , 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 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 实行政策性补贴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看病贵问题……” 。 这是2017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核评审工作组对武昌区中医药工作的评价 。 自2011年首次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来 , 武昌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内涵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 中医药也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
“近年来 , 我们不仅建立了区域性中医医联体和中医专科联盟 , 组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名骨干中医师拜师湖北省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 , 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还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基础设施建设 。 ”王辉告诉采访人员 。
也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 , 却在汹涌的疫情前筑起了坚固的屏障 。 当新冠疫情风暴式席卷武昌时 , 武昌区紧急拉响了社区警报 , 依靠原有的社区、中医药、互联网基础 , 打响了武汉保卫战社区防控的“第一枪” 。 事实证明 , 中医药的表现没有让武昌人失望 。
在拥有125万常住人口的武昌区 , 截至1月29日确诊感染人数已超600余人 , 密切接触者人数也在成倍增加 , 潜在感染人数也绝非少数 , 社区还有大量发烧、疑似患者和轻型确诊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 。 如果不加以控制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面对井喷式的暴发 , 武昌社区医疗的承载力面临巨大考验 , 迫切需要释压 。
“武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年与湖北省中医院开展合作 , 中医药基础比较好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底子也厚 。 ”通治方的应用 , 仝小林将目光对准了武昌 , 先从武昌开始 , 再推向武汉乃至湖北 。
1月29日 , 当仝小林向武昌区政府和湖北省中医院提出共同开展社区中药防控的提议时 , 三方一拍即合 , 并马上行动 。 当天 , 仝小林就带领湖北省中医院的专家医疗队 , 前往武昌 , 向社区隔离点密切接触人群发放藿香正气滴丸、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 , 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 2月2日文件印发后 , 武昌区副区长向悦立即协调本地药企连夜熬制汤药 ,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范围免费发放 。
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 疫情暴发后 , 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大量的通治方运往辖区隔离点 , 抑制了疫情火势的蔓延 。 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封控小区内的健康居民免费提供通治方 , 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 , 筑牢疫情“防线” 。
第一批中药发放的同时 , 武昌区紧急向江苏连云港市求援 。 连云港市某药企 , 3天内生产了约4.2万人份14天用量的中药颗粒剂 , 全部免费捐赠 。 颗粒剂更便于储存、转运和服用 , 大大缓解了中药短缺的局面 。
『中医药』【特别报道】武昌模式:中医卫士守牢社区关口
文章图片
送药到小区门口 。
互联网+“大锅药”取得好疗效
社区防控的最大问题是居家隔离的人员分散 , 医护人员十分紧缺 。 中药发放下去后 , 谁来跟进用药情况并提供专业用药指导?在当时的情况下 , 仅靠当地医护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 , 显然是不现实的 。
仝小林很早就预判到了这一问题 , 在2月2号深夜11点 , 他拨通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刘保延的电话 。
“仝小林跟我讲了他的想法 , 通过搭建平台对接全国的中医医师 , 让武昌区用药的隔离人员 , 发热、疑似和确诊患者(下称用药者)能够通过网络 , 实时反馈用药信息 , 得到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 ”刘保延说 。
没有过多考虑 , 刘保延立刻答应下来并着手这项工作 。 事关患者救治 , 从App开发 , 到医生招募 , 再到随访流程设计 , 数据接入 , 数据分析 , 刘保延事无巨细全程过问 , 力求不出差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