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生活 >

#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的意义#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的意义:众作家研讨李西闽长篇小说《我为什么要呼救》(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青年作家》杂志第四期用很大的篇幅刊登了李西闽的长篇新作,刚刚梁平老师提纲挈领地总结了这部作品的意义 。在我看来,《我为什么要呼救》正是一部具备了“不贩卖美好,不消费悲伤”这样品质的作品 。
西闽兄这部作品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面世,其意义自不待言,也可以说是非常有话题性的 。但在处理这样一个具有公共性的题材时,我感觉西闽兄没有选择现成的方式来进入,而是如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采用了糅合虚构与现实,独属于他自己的“奇特”而“危险”的方式,在公共记忆之下凿出了一条他个人的通道,简言之,就是一个“呼救者”的视角,这也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 。
阅读这部作品,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主人公如何与地震所留下的怪兽般的内心创伤搏斗这条线索 。这也与我自己对抑郁症话题的兴趣有关 。前两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参与把一部涉及抑郁症的小说《我要罗拉》改编为小剧场话剧,在此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文学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心理疾患这样一个很沉重的主题 。我也为此看了很多参考资料 。其中有一本书叫《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 。这本书把心理疾患的阐释和治疗,如厌食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和抑郁症,当成一种文化输出的现象来解读,用很多例子来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心理学解释体系,怎么输出到全世界,如何被医疗商业利益所驱动 。这本书涉及很多专业背景知识,但对我的启发就是,平常我们所谈的内心疾患,背后是存在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的,而非单一的、确凿的症状 。如果忽略差异,认为有一套通用的方式可以解释一切、治疗一切,那可能是很可怕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疗救的姿态,拿现成的药方去寻找病症,不是站在外部去抽象地想象病患,而是去倾听一个又一个陷入内心困境的个体,他们在各自生命的“暗夜”当中经历和承受了什么,设身处地进入每个个体独特的生命情境 。在此意义上,人们内心的搏斗,不是能被心理学的解释体系所垄断的,文学应该有自己处理这一主题的方式 。
我觉得这个角度就很接近西闽兄这部作品里的表达 。作品里有很多相关的细节,表现地震带给个人的身体与内心创伤,以及人物如何与之搏斗 。比如写到汶川地震中他自己被埋的七十多个小时,钢筋穿过了肋骨,他一直听到钢筋跟自己骨头摩擦的声音,就像磨牙一样 。这个声音在后来的很多年里,都像梦魇一样困扰着他 。这样的细节是只有亲历者才能写出的,也让我们如临其境地了解到他如在独木桥上行走一般,走出内心困境的过程 。
然而这部作品并没有停留于此,没有停留在这种个人的经历上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现实与虚构交织的,涉及多组人物、多条线索的小说,他让我们走向一群有独特面貌的人,去感受他们因为地震所陷入的各式各样的困境 。不管是主人公作家“我”,同样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苏青,还是在地震中失去儿子的李翠花、杨文波一家,乃至这三组主要人物周边的角色,“我”在丁屋岭遇到的丁大保、戴三妹老人,苏青身边的文霞、孙卉,甚至“我”遇到的失意写作者张北风,还有在苏青童年时代,曾经伤害过他的宋文洁阿姨,里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伤痛、焦虑,也有每个人不同的处理方式 。
看完这部小说之后,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意象,可以描述它的叙述方式,我把它叫做“群岛式的叙事” 。“岛”这个意象,来自小说结尾写到的一个梦境:“我梦见自己被困在某个孤岛上,所有人都消失了” 。这也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情境 。可以说,小说里每个人物都困在各自的孤岛上,各自的生存焦虑,都需要个体独自去面对 。用西闽兄自己的话来讲,每个人在自己的孤岛上,“活着就是苦熬”(“苦熬”这个词,某种角度上带有福克纳的色彩) 。小说里写道,世界上很多人都过着幽闭的生活,心灵的幽闭,内心找不到出口,精神备受磨难,你我都一样,在这样一个情境里,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去脱困——自救是疗伤的最好方式 。
而小说依然没有停留在这个地方,而是更进了一步 。有一首诗相信大家都熟悉,“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孤岛是能够,也需要被连接起来的 。《我为什么要呼救》这部作品的众多个人的孤岛,被小说的叙述力量连接了起来,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景式的视野,一个“群岛”的意象 。
作品里的作家李西闽、苏青、李翠花等等,这么多人都在孤独的困境里呼救 。当呼救被听到,其实每个人也就不止是一个孤岛了 。听到来自别处的呼救声,意识到自己的呼救声也看可能被他人听到,当觉悟到这一点的时候,这种呼救产生的回声就给我们提供了力量 。
在某种意义上,小说里“为什么要呼救”的追问,也是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的一个隐喻 。因为,写作其实也是一个“呼救”的过程 。作为文学期刊的编辑,我一直在焦虑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说服读者:不只要读中外的经典之作,也要看看跟你生存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写作者他们的创作 。我觉得西闽兄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情境 。我们自己的伤痛和焦虑,只有同时代的写作者最为了解 。同时代的写作者在读者面前的角色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和读者形成一种陪伴的关系 。就像我们的朋友亲人身上发生了不幸的事,遭遇生命中暗淡甚至黑暗时刻,求助于智慧的长者,或许会得到现成的答案,但最好的劝慰方式,其实是有人陪伴在近旁,倾听他们,伸出臂膀,与他们一同难过,一同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惊惧、伤痛与难题 。当代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暗夜里相距不远又彼此隔离的孤岛之间,微弱却坚定的呼唤与应和 。


来源:(青年作家杂志社)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gx0331W0G02020.html

标题:#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的意义#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的意义:众作家研讨李西闽长篇小说《我为什么要呼救》( 二 )


上一篇:「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 “辉煌重建 感恩中国”于北京举行

下一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手抄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手抄报 2018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手抄报图片大全


生活

「玫瑰花魂」27.85克拉!瑞士紫粉钻“玫瑰花魂”以2100万瑞郎成交

阅读(23)

△图片来源:瑞士媒体《时报》、苏富比拍卖行网站本地时光11月11日晚,瑞士日内瓦苏富比在线拍卖会上,一颗名为”玫瑰花魂“的紫粉钻石以2100万瑞士法郎(约1.52亿元人平易近币)成交。该钻石重14.83渴攀拉,以俄罗斯芭蕾舞团经典剧目《玫瑰花魂》定名。△图...

生活

【夜帝1993】狄仁杰的徒弟谁最有出息?

阅读(10)

李元芳:此人原是凉州的一个游击队长,因为被诬告,被追杀棘幸好碰到狄仁杰,大年夜此飞黄腾达。并且经久跟随在狄仁杰身边,所以学到了很多破案的办法。曾泰:此人是状元,因为没有关系,所以做了10年县令,后来熟悉了狄仁杰,大年夜此飞黄腾达,五六年就年腋...

生活

「那些年那人那事」死后威名还在,手下大将靠着他留下的大阵吓退刘邦,一代枭雄项羽

阅读(44)

项羽大年夜小就不爱进修,他的叔叔在他小时刻就让他读书,然则他并不爱好看,后来他的叔叔就怒斥他,他却说读书是没有效的,它功用就是会写一个名字就可以了,他还告诉他的叔叔他爱好的是可以或许杀逝世万人的兵法,他要进修兵法。他的兵法进修的异常的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