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北大老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在6-8岁,若有3种表现,往往能有大出息
“三岁看到老、七岁定终生”这句老话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肯定性,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小时候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长大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每个人来说,少年时期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树立意识的重要阶段,而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行为举止,而这些小时候积累起的一点点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归结为“天生的”、“机遇巧合”。
文章插图
北大老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提出,在孩子6-8岁期间,正是行为能力的学习表现黄金期,在这阶段,有3种表现的孩子,往往在之后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优势以及可能性,在踏入社会后,往往能有大出息。1、“双腿走路”的学习态度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常容易表现出旺盛的学习能力,但是却缺乏一定的耐心以及毅力,所以导致前者的潜力挖掘不够彻底,继而导致后者的行为习惯无法养成。但是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能既有好奇、又有耐心,学会用“双腿走路”的学习态度来学习知识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会在学习这条路上少走许多的弯路,而这些弯路不仅是指学习成绩上,更是指行为习惯上的。
文章插图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到踏入社会之后,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结果的前提条件,所以不仅要保持着旺盛的求问精神,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以及梦想。2、不走“投机取巧”的捷径孩子在小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小聪明”,虽然能够在某些方面为他带来便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小聪明却有可能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巨大因素。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能够培养出踏实肯干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只想走投机取巧的捷径,这意味着孩子能够在人生这条需要长久耐力的比拼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 知行合一|北大老教授一针见血:孩子在6-8岁,若有3种表现,往往能有大出息】
文章插图
3、“知行合一”的坚定目标从小时候就让孩子养成,树立目标、执行目标的行动意识,而不是只停留在三分钟热血的程度上,对孩子而言不仅意味着能够在思想上保持着实干,在行动上也能保持一致,而这两者是确保达成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行合一是将两个层面的内容相结合,所以在6-8岁阶段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意识萌发,已经走在了最前列,也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
- 表扬|夸孩子“你真棒”毫无用处,北大教授用这十二句话夸孩子更有效
- 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新年添喜,他们是虎宝宝
- 家庭教育|谷爱凌的家庭教育,你为什么学不来?
- 学渣|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实现了开挂人生,闺女却让我认了命”
- 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蛋糕师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冰墩墩”
- 孩子|北京市疾控:假期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 啃老|复旦学霸在家啃老2年,北京女孩啃老8年:看了他们才知道,养娃最大的错误是……
- 名字|爸爸给孩子取名叫北风,办证时手误少写1笔,妈妈却拍大腿叫好
-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要多读历史读历史的孩子有志向,读历史的父母不焦虑!
- 助产士|虎年添“虎崽” 河北生殖妇产医院首个新年宝宝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