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回顾共享单车这几年:头部企业“玩脱”,烧钱之路终不可行


你也许习惯了共享单车的存在,也或许早已把它们遗忘,ofo押金至今无法追回,摩拜单车贱卖给美团。当年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企业都逐渐淡出了用户的视野。
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也很简单,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至今一直都是处于重资产运营状态,非良性竞争导致共享单车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盈利变得遥遥无期,最后的选择便只剩退出市场。
短短几年内,共享单车是怎样爬到巅峰,又是如何快速跌入低谷?
共享单车的诞生在共享单车正式商用之前,用户的短距离出行一直不是很方便,公共交通不一定能直达目的地,打车的成本又太高,在这种背景下,共享单车应运而生。其在短距离出行上有着不少优点:等待时间短,足够方便,在距离目的地不远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是用户的出行首选。
终不|回顾共享单车这几年:头部企业“玩脱”,烧钱之路终不可行
文章插图
2015年,ofo和摩拜各自成立,ofo原本打算建立一个高校学生自行车共享系统,几位创始人苦思冥想,研究出了给自行车上车牌,后台管理数字密码锁的方法,并在北大清华开启共享实验计划。但其实际上还是与传统自行车无异,用户无法掌握单车的位置,车上的锁也十分容易被用户暴力破解,但它还是凭借极低的投入成本和新颖的出行方式迅速成为了市场大头,也算是第一个被用户熟知的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这一话题开始在街头巷尾传播开来。
终不|回顾共享单车这几年:头部企业“玩脱”,烧钱之路终不可行
文章插图
摩拜的思路则不相同,它更倾向于打造出一辆“智能”自行车:拥有智能锁、定位等功能,用户一打开app就知道附近是否有空闲的摩拜单车,随时随地都能骑行。另外摩拜还对车辆进行了定制改造,加入了实心胎、铝合金车身、智能锁等特性,使其耐用性更强。受限于技术问题,当时的摩拜单车算不上“好骑”,车身较重、骑行不舒服都是它的缺点,同时由于摩拜单车的押金较贵,为其买单的人数远不如ofo。但作为用户的另一选择,摩拜还是能够积累起自己的用户基础和口碑。
对于消费者来说,两家巨头的入局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极低的价格也让共享单车行业迅速升温,目睹了ofo、摩拜等企业成功的初试水,2016年开始,诸多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入场。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有1950万辆,覆盖全国360个城市,注册用户数超过3亿人次,日均订单数达到4700万单。
巅峰过后竟是悬崖虽然ofo和摩拜从传统角度上来看必然会成为竞争对手,但实则合作多于竞争,为了将共享单车这一理念普及到全国各地,两家公司相互合作共同引导市场及地方政府去接受这一新鲜事物。二者也在这段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融资,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顺利,两者的亏损金额也越来越少,有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盈利。
但交通联合部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指导意见》直接让这些企业的美梦破碎,随着对运营的监管规范化,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便是用户骑行成本增加,从原本的“一块钱一小时”增加到“一块钱半小时”,各种花里胡哨的套餐、维护力度不够,让用户渐渐失去了骑行的动力。
终不|回顾共享单车这几年:头部企业“玩脱”,烧钱之路终不可行
文章插图
终不|回顾共享单车这几年:头部企业“玩脱”,烧钱之路终不可行】其次许多的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用户数量,不顾实际情况地进行疯狂扩张,大量制造并投放车辆,让城市内的共享单车数量迅速饱和,不少城市出现了共享单车“坟场”。根据媒体之前的报道:共享单车的折旧费用甚至比运营费用高,美团在收购摩拜单车的26天时间里,收入1.47亿元,折旧费用3.96亿元,运营费用1.58亿元, 26天内整体折旧率为7.4%,平均每天折旧率为0.27%。再加上各大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骑行费用不断下降,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入不敷出,盈利遥遥无期。
共享单车业务盈利遥遥无期,风投资金也偏向于谨慎,车企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融资没了,现金流断了,无法盈利的共享单车企业,自然走向消亡。2018年4月摩拜不得已贱卖给美团,ofo传来资金危机:8月份时创始团队开始垫钱发薪,12月份,又引发1200万用户退押金事件,至今仍有不少用户无法讨回自己的押金。
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共享概念其实已经发展了有一段时间,在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汽车等各类项目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出,小雷个人认为,共享概念这个东西本身并没有错。错误是共享单车在发展阶段就被强行“拔苗助长”,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团队成长跟不上,产品跟不上,运营跟不上,市场跟不上,收入跟不上。当这些数字全面跟不上时,等到手中的资金烧完时便是企业的大限,若是将共享单车放在理想的商业环境下,或许还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