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三 )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火影忍者》
你我并不因为同样的生理性别而必然拥有其他共同点,所以,性别认同这个说法本身也是理想化的、虚构的,而同为虚构的动画创作则能够打开限制,拆解、重造这样的认同。于是,在幻想的国度里,即使是生理的性别概念甚至也可以不局限于男女。
《圣传》中出生就没有性别属性的阿修罗同时具备少女的娇憨可爱与少年的清秀俊朗,与夜叉王组成CP一点也不违和。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阿修罗和夜叉王
经常被视为古早耽美漫画的《日出处天子》对主角厩户王子的性别给出过暗示——他的性别其实是不完全的。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作品对王子和苏我毛人的感情描写得非常细腻
同样跨越性别的可能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哆啦A梦——机器怎么会有明确的生理性别呢?漫画里说了,机器猫是 22 世纪的保姆型机器人,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性别意识是根据陪伴对象的性别来设定的:哆啦 A 梦很有可能只是一直在模仿一位男性。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哆啦A梦是谈过女朋友的!
持续的角色模仿
“所谓的性别,也许更适合被解释为:在时间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脆弱的身份。”
如果从机器人的性别设定继续展开,那许多动画作品里的“养成式恋爱”都关乎角色模仿。
如果在《人形电脑天使心》里从垃圾站将小叽捡回家的不是主人公秀树而是一名女性,那么小叽在后来对人世的学习中是否也会爱上她?
*《人形电脑天使心》是CLAMP作品,讲的是复读青年本须和秀树将拥有可爱少女外表的人形电脑带回家,并在教导她成长的过程中与其相爱的故事。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机器人的恋爱养成有性别设定吗?
所以,当被推崇的性别一致性和相处模式范本其实皆为虚构时,正如巴特勒提出的,与其说同性恋是在模仿异性恋,不如说异性恋本身也是一种性别模仿。
这种模仿清晰地体现在《不思议游戏》里的柳宿这个角色中。代替夭折的妹妹入宫的少年,一直模仿着妹妹并且认为自己深爱皇帝星宿,直到朱雀巫女美朱的出现才发现自己也喜欢女人。
*《不思议游戏》讲的是高中女生夕城美朱与好友本乡唯误入《四神天地书》并成为该异世界内的巫女的故事。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柳宿与美朱
这样持续地模仿异性身份且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新性别设定的角色还包括《凡尔赛玫瑰》里以男子身份生活的奥斯卡,和《逮捕令》里为执行任务爱上变装的女装大佬葵双叶。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奥斯卡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女装大佬葵双叶
相比于一种稳定的身份,所谓的性别,也许更适合被解释为:在时间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脆弱的身份。巴特勒也以变装皇后(drag queen,即喜欢女装打扮的男子)为例子阐述了操演(performativity)的概念。变装者通过风格、程式化的重复行动进行模仿、操演,并构建出一具性别化的身体。
持续的性别模仿并不是现代的产物,很多传统文化里都存在着这种角色扮演的现象。在印度,“hijra”一词用来指称跨性别者、性别交叉者,或中性人,他们生活在组织严密的社群中且备受敬重。在太平洋南部的萨摩亚(Samoa)社会中,“第三类人”会通过反串性别来弥补家庭结构里某种性别的缺失,扮演着特定的文化角色。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生活在南亚的中性人群
这种文化现象其实非常类似于鲷鱼的种群内结构调整:当家庭单位里唯一的雄鱼死去,群体中个头稍大的雌鱼会变成雄性继续带领这个族群生活。
事实上,许多鱼类都存在这样的性转现象。漫画《恋爱中毒的仙术师》也曾基于这点创造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喜好同性美男子的琉璃仙在与鲷鱼精少年相爱后正逢鲷鱼成年变性成女儿身,而对生理性别有着古板执念的他因此又失恋了。
动画|是男是女都可以?为什么在动画中,我们更容易接受多元性别观
文章插图
《恋爱中毒的仙术师》
虽然很难像鱼一样更改自己的生理结构,但同样地,在面临某种压力时,人也会通过角色扮演来重新融入社会,化解个人追求与集体规范的矛盾。这种花木兰、祝英台式的处世之道也常常被动画作品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