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光是成年人,孩子,其实比我们更需要安全感!
文 | 两口育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父母认为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建设往往比物质需求更加重要。
由于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缺乏安全感。
文章插图
安全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石,是人格完善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
【 孩子|不光是成年人,孩子,其实比我们更需要安全感!】首先,家长必须要学会分辨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表现让自己误以为他缺乏安全感。
例如:
6-9个月,极其害怕与陌生人的接触,排斥来自陌生人的触碰,一见到陌生人就哭。
15-19个月,非常依赖妈妈或者爸爸的陪伴,只要爸爸妈妈不在自己的视线中就会痛哭不止,不肯睡觉。
2岁,没有爸爸妈妈陪,就不主动争取。在与外界的交际,或者需要他自己主动争取一些东西的时候,孩子会要求爸爸妈妈陪在身边。一旦爸爸妈妈不在,就会变得畏手畏脚,不敢主动。
3岁,不愿意去幼儿园,哭着喊着要回家。
那么这些症状的出现一定代表着孩子缺乏安全感了吗?
实际不然,这些症状的出现只是因为孩子在成长阶段对自己认知以及外界认知的不断变化。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探索新阶段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结果。比如:宝宝一见到陌生人就会大哭不止、排斥、恐惧。只是因为孩子的认知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之前的时间里,宝宝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对于陌生人的认知寥寥无几,所以到了必须要去接触陌生人的这个阶段,难免会发生许多的不适应。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正在逐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所以这个症状在宝宝一岁后基本上都会消失。
再说对于爸爸妈妈过分的依赖,是因为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他们将爸爸妈妈当作是一个安全性的象征,只要自己的父母在身边,他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他们感到安心,也更加愿意去争取。
文章插图
所以宝妈们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地去引导,然后观察这些症状在孩子之后有没有得到缓解或者消失。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根据约翰鲍勃的依附理论,即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本能地依赖母亲,以此来保护自己、生存下来。他会有自己去跟外面进行交流的一套,并学习用更有效的方式参与社会关系。从上文中可以得知安全感的来源,其实是孩子与父母形成的依恋关系。
著名的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在鲍勃的依附理论上,进行了“陌生人情景实验”。
实验中,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陌生环境),实验中不会去打扰母亲和孩子的相处。到一定时间就让母亲离开,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待上一段时间。等过一段时间再让母亲回来,然后观察孩子对于母亲回来的反应。
文章插图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观察者一直在记录宝宝的反应,并根据宝宝的反应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关系。即:安全性关系,矛盾-焦虑型关系,回避型关系。这三种关系主要由母亲与孩子的亲疏关系来决定。
实验发现,当母亲对于孩子越尽心尽责,孩子对于母亲的反馈以及处理陌生环境的态度,就会越积极开朗。
那么,家长只需要观察父母离开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反应,就可以大致知道自己和宝宝处于哪一种关系中,然后去分析孩子的安全感问题。
文章插图
安全型:这类宝宝因为父母的关心、负责,安全感非常的足。
这类的孩子会非常乐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矛盾-焦虑型:这类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父母态度变动大,时冷时热,让孩子在这段关系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
这一类的孩子特别害怕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避型:这类孩子由于父母的冷漠,导致他们对父母并没有太多的依赖,甚至已经有了排斥,厌恶的情绪。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经产妇|进产房后五大尴尬场面,能淡定面对的初产妇很少,经产妇波澜不惊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妈妈|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区别3个区别明显
- 弓立芳|如何进行高质量亲子沟通?要“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孩子|孩子晚于这个点睡觉,身高发育至少损失5cm,也别早于这个点起来
- 孩子|育儿假:刚需+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