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不会聊天的父母,教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职选校升学网”
文章插图
昨天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在路上看到一对母子正在开启聊天模式。
儿子开心地说,今天的一堂科学课特别有意思,老师带着大家做实验感觉太棒啦。
说着孩子便侧目期待妈妈会问他是什么样的实验。
妈妈却“哦”的一声,没有孩子预想中好奇的表情,话题一转问孩子:
“我看到老师发的课堂照片,大家都在仔细看老师演示,你怎么在和同学交头接耳呢,平常上课你是不是也这样不认真听啊?”
孩子一脸不悦,松开妈妈的手,独自向前走,妈妈紧追着儿子,想要一个回答。
孩子很气愤说:“妈妈你没在课堂上不知道情况别乱说!”
他们的聊天不欢而散。
妈妈责怪孩子小心眼,一言不合就生气。
而孩子觉得莫名的气是事出有因,好好的聊天就被妈妈这样一句话终结。
想想多少父母也是这样,孩子兴致勃勃地期待和父母交流,话题还没有展开就不幸被聊死,草草收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曾说:
“父母最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聊天中只顾自己一时嘴快,急于评价不顾孩子感受,是父母真的不懂怎么和孩子聊天的表现。
文章插图
01
- 只会评价式聊天的父母,真的太“无聊”。
近4千份的问卷结果让人意外,孩子和父母每天的聊天时间不仅短而且目的性太强。
数据显示:
“聊10分钟左右占比34.53%;聊20分钟左右占27.14%;聊30分钟左右占31.1%;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在这有限的聊天时间里,每天聊得最多的是“学习及作业”,和孩子聊“梦想”谈感受的父母仅占1.6%。父母动不动就要拿作业评头论足:“做完了没有”,“怎么这个不会、那个不会”。
这样的亲子聊天效果是什么呢?
什么话都被父母说完了,好吧你们赢了,孩子和你们根本没得聊!
所以父母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话题终结者。
《少年说》里曾有一期,一个女孩说起和妈妈的聊天方式,让很多孩子都有共鸣。
她说妈妈聊天时联想特别丰富,从一件衣服没有叠好的小事,可以聊成全家的大事。
妈妈说她衣服没有叠好,那学习也不会好,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只有去打工。
爸爸没及时指出问题,所以爸爸也得批评,妹妹见此情景就会哭。
文章插图
把芝麻绿豆说成了西瓜,这位妈妈一定能言善道,但她却一点也不会和孩子聊天。衣服没叠好可以得出以后得打工的结论?
难怪每次和妈妈聊天的最后,女孩已不想再多说,因为妈妈的每一句都是聊天的“死胡同”,要说谈心更无可能。
《小王子》里曾有一句话说: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
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父母的语言决定了孩子的状态。
看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不是真“无聊”而是有满肚子的话却不想说出口。
习惯评价式聊天,父母毁掉了孩子对聊天的期待,错过了真正值得聊的话题,还怎么能指望在聊天中教导孩子?
02
- 父母说得多,孩子的话自然少。
《小欢喜》里有一幕“刻意的聊天”让人印象很深。
高考前学校为给孩子减压,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畅言班,让学生和父母独处说出内心的想法。
刚好,方一凡和英子都与父母在高考志愿上有意见分歧。
在畅言班里,方一凡和英子都试图说服父母支持自己。
英子说她希望父母同意自己上南大。
妈妈宋倩刚听英子说完第一句,便按捺不住起身质疑英子的选择。
妈妈振振有词,英子背对着妈妈眼泪直流,畅言的沟通瞬间被“聊死”了,英子的渴望成了妈妈的畅言。
与宋倩相反,文洁听方一凡说自己就喜欢唱歌跳舞,她的心里无比难过,因为这和自己的期望差很远。
虽然内心不甘愿,但她几番忍住眼泪认真倾听。
方一凡说:“妈,我不是个坏孩子,只是成绩不好。”
- 影视剧|预产期将至,这5件事情可能不会有人特别提醒你,孕妇最好要了解
- 生长激素|发育“增速剂”找到了,儿科:敞开吃,胃口好体质强,身高不会差
- 玩手机|玩手机会不会毁掉孩子的“前途”?看完这项调查,希望家长别大意
- 宝宝|双胞胎萌娃在床上玩嗨了,哥哥这一套高难度动作,弟弟表示学不会
- 孩子|这几种家长培养的孩子,情商都不会太高,你的孩子是高情商吗
- 身高|孩子身上三个部位“短”,将来可能不会长太高,家长要“早知道”
- 待产|有这几种情况的孕妈,胎宝一般不会准时来
- 颜值|想知道孩子长大颜值高不高有这4个特征不会丑,中2个就偷着乐吧!
- 孩子|幼儿园老师不喜欢的3种“接娃方式”,不会明说,但家长要知道
- 身高|孩子具有这些特征,预示未来个子不会矮,家长可以对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