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歆小迪图片来自网络
12月2日一网友爆料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一男孩用手指指着一老奶奶大吼大叫:“我警告你给我站起来”、“你是个什么东西!听不懂人话吗?”。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这情形这话语,大家肯定想不到他们竟然是祖孙关系。
面对孙子的呵斥,奶奶说:“你要是再大声喧哗,一会儿下了地铁我就自己走了,然后就不管你了,因为你这种孩子……”奶奶的话还没有说完,男孩大吼奶奶:就不让你这个老东西坐!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旁边一位女乘客看不下去了,问小朋友你哪个学校的,他直接回应“臭学校”,并对着问话女乘客吼叫“别管我”,“你做的事儿大家都看不惯知道吗?”女乘客质问男孩,得到回复“干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孩子依然对着奶奶吼“起来,起来,让你起来”,整个过程没有丝毫退让,乘客的质问没有让孩子感觉到一丝错误。
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学龄的孩子对自己奶奶说出来的话,孩子说的话别说对自己的奶奶,就是对陌生的长辈也很没礼貌没教养,真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平日里是怎么教育的,让孩子如此无礼。我估计这孩子的父母平时就对奶奶不够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学会了,才成为这样的。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一个孩子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生活信念和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性格怎么样,会不会难相处,讨不讨喜,三观是否正…
现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以后能考一个好的大学,有更好的未来,但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忽略了孩子性格和品行的培养。
其实,好的性格和品行对于孩子的未来比成绩更重要,一个善良、仁义、礼貌、独立思考的孩子,在未来更能发展的好。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曾使用两个维度来描述教育风格,一是父母响应程度,二是父母要求程度。
父母响应程度,即父母给孩子支持、温暖和接纳程度。有爱心的父母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孩子的爱,充满敌意的父母对孩子则是冷冰冰的拒绝。
父母要求程度,即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实施严格控制的程度。有些父母会制定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而另一些父母则本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孩子不做要求。
这两个维度组合出种培养模式,开头男孩可能是其中的一种,高响应+低要求=溺爱型。
溺爱型的教育风格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给孩子制定规矩,也很少要求孩子守规矩,确切来说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想开头那个孩子很可能是这种教育风格的结果,其实这种教育方法不在少数,比如某著名歌星的儿子就是被这种教育风格给坑了。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优秀的人,可优秀的成人都是经由儿童发展而来,优秀成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和能力,绝非一夜之间忽然冒出来的,几乎都是从童年期开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父母与孩子应是合作而非控制,比如父母可以为孩子设定重要的规则,但一定要允许孩子抗议。制定规则与引导孩子执行规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家庭教育过程,这一点上优秀孩子一定比普通孩子父母做得更好。
老东西|男孩地铁怒斥奶奶:“就不让这老东西坐”,网友:溺爱坑了孩子
文章插图
父母制定的规则既不能将孩子限制过死,又不能让孩子因缺乏规则和界限而适应不良或感到不安全,同时在审慎制定规则之后,容纳孩子对新规则新界限不适应的抗议,并在情绪上进行支持,但绝不因孩子的抗议而中途妥协,而是和善而坚定地推进新规则的落实。
这个时代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底限,家庭教育才是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