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成就中国集成电路重镇,六大千亿级“硬核”产业剑指未来

今年7月初,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宣布落户浦东金桥,推动国内“未来车”产业发展。此时,距离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开园、华为全球首个“5G创新中心”落户浦东,过去不到4个月。
几天后,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中心城区首个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在金桥启动建设。同一时间,浦东张江发布“机器人谷”规划,依托张江人工智能岛,明年底前,浦东人工智能企业就将突破700家,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这是浦东六个“千亿级”规模“硬核”产业集群的1/6。2025年,浦东将培育形成包括“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和“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建成包括10个大科学设施、1家国家实验室在内的重磅产业培育载体。
六大“硬核”强势出击,三十而立的浦东,正踏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实步伐。
中国|三十年成就中国集成电路重镇,六大千亿级“硬核”产业剑指未来
文章插图
华为5G创新中心
【一】
启航:瞄准方向
2019年,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占上海71.5%、全国16.1%,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2019年,该产业在浦东的规模也达到770亿元,占上海46%。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都诞生在浦东。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中央交给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也是浦东率先形成领先集聚效应的核心产业。
1996年3月,浦东开发开放尚在“学前”阶段,我国对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项目正式批复立项。上海华虹微电子作为我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最大投资工程“909工程”的主体单位,与当时世界领先的日本NEC公司合作,1999年建成了我国首条代表世界主流技术的现代化半导体生产线,并投入试生产。
那一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竣工通航。世纪交替之际的浦东,从产业结构到空间形态,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崭新大门。
中国|三十年成就中国集成电路重镇,六大千亿级“硬核”产业剑指未来
文章插图
很快,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等纷纷在浦东开工建设。铺开中国集成电路的产业地图,众多龙头企业都集中在浦东张江:中芯国际、华虹宏力、芯原微电子、展讯、锐迪科……2004年,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浦东,奠定了浦东领先、突出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度——发展“中国芯”的底气和基石,也正来自于此。
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有着相似的脉络。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回忆,2004年,罗氏制药位于张江的研发中心刚落成时,他曾站上办公楼屋顶,“放眼望去,周围还有不少农田和草地。”
中国|三十年成就中国集成电路重镇,六大千亿级“硬核”产业剑指未来
文章插图
1994年,罗氏制药进驻浦东张江
而就从这时起,生物医药企业在张江安营扎寨的脚步越来越快。其中一项标志性合作,来自2007年,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与美国礼来公司首次在国内试行知识产权共享研发,双方签约共同研发抗癌及炎症性疾病新药,国际制药巨头首次将其全新的药物研发交由一家中国公司。
从芯片到药片,在浦东,“片片”都有精彩,每一“片”都有未来。
中环线华夏中路金科路的匝道,是每天进入张江的必经之地。每一辆车驶过这里,都能看到两行醒目的标语: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就分布在中环线南北两侧。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飞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总装下线。中国人酝酿数十载、属于自己的“蓝天梦”,就此开启。
从外高桥到张江,从金桥到陆家嘴,再到今日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浦东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酝酿30年的产业蓝图,此刻已蓄势待发。
中国|三十年成就中国集成电路重镇,六大千亿级“硬核”产业剑指未来
文章插图
临港新片区 孟雨涵 摄
【二】
破局:唯有自主创新
发展任何一项产业都无法一蹴而就。更何况,浦东面对的是六大“硬核”产业。
首当其冲的是集成电路产业。聚焦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临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浦东正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到2025年,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销售规模将剑指4000亿元。这一宏伟蓝图,如何踏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