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了解7大危险迹象,早发现,早治疗!
你知道吗?
大约5%的孩子会经历口吃;
男性更容易发生口吃,其发生率的男女比为4:1;
在美国,有超过300万的口吃者;
口吃影响学习、生活和职业;
口吃者和未患口吃者一样聪明;
在口吃的治愈方面并没有过奇迹的发生;
近10年来口吃疾病现状愈发严重;
每个年龄层的口吃者都需要专业帮助;
包括美国下任总统拜登在内,很多名人都曾有过口吃……
孩子|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文章插图
口吃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有研究显示,如果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指导,约80%的儿童口吃状况能消失。但另一方面,口吃的自然恢复和长期性受基因的影响,而基因与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因此,了解儿童慢性口吃的危险因素,对高危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正确辅导,避免环境中的促发因素,对儿童口吃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口吃,
原因多种多样
口吃的发生率在各种文化中都十分相似,约1%左右。据估计,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口吃。
有研究显示,3~6岁是口吃儿童的就诊高峰。这可能与孩子们即将进入幼儿园或上学有关,家长在这一时期更加关注孩子的语言状况。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口吃?病因很多。
1.后天习得因素
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口吃”,其发病主要在10岁前。
此时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身边正好有口吃的人,那么孩子出现口吃的概率就会增大,容易患上“假性口吃/发育性口吃”。此时通过恰当的干预,可以纠正孩子的口吃状况。但如果家长错误引导或矫枉过正,就可能变成“真性口吃”。
孩子|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文章插图
2.遗传因素
口吃者一级亲属口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而领养儿童口吃与亲生父母口吃密切相关。
3.发展不均衡
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发音不够成熟,词汇不够丰富,因而容易出现言语不流畅。
4.神经生理学因素
基因变异,影响了大脑对声带肌肉的控制能力。
口吃者普遍存在 GNPTAB、GNPTG和NAGPA三种基因上的变异,基因同时还与两种严重的新陈代谢疾病——粘脂质症 II 型和粘脂质III 型息息相关,它们会造成细胞内糖脂和脂肪体聚积,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和严重学习障碍。
生理疾病。
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
两侧大脑半球协调功能失调。
正常人的双侧半球在言语的产生中须互相协作,口吃者缺乏这种大脑优势造成激活言语肌肉的双侧神经冲动的不合拍。
5.环境-情感压力
口吃的发生与高期望、快节奏的生活密切相关,童年期的惊吓、环境的刺激(如父母吵架)、压力等都容易导致口吃。
6.心理因素
孩子在紧张、焦虑、高兴、兴奋、愤怒等情况下都容易出现口吃,往往越紧张越容易口吃,越口吃越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儿童易产生口吃的情况:
兴奋时;
急于表达时;
与他人抢话时;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使用较难的词汇或使用尚不习惯的词句时;
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在吃惊、害羞、恐惧、窘迫、失望等情绪下谈话时;
谈话的对方对说话的方式持有较高的标准、力求完美时。

了解危险迹象,
早期发现口吃!
口吃需要早期干预,那么作为家长、医生,我们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口吃问题?
当孩子说话时,出现多次重复、拖长音、痉挛、音调和音量的升高、挣扎和紧张、害怕、逃避等状况,就要警惕了!
此外,这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身有口吃家族史:生活在有口吃史家庭中的孩子口吃不易康复;
口吃开始年龄晚:三岁半以后才开始口吃的孩子康复率较低;
持续时间:持续12个月以上的口吃症状,康复率较低;
性别:男孩的康复率比女孩低;
其他言语和语言问题。
表1:口吃危险因素
孩子|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文章插图
从病因上看,口吃分为发育性口吃、神经性口吃和心理性口吃。
其中,发育性口吃是指开始于儿童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口吃。
一般来讲,儿童在2~4岁时,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掌握词汇量有限,不能流利连接语音和词语,经常表现说话重复或拖长一个字音或短语中的一个词,出现发育性口吃;以3岁左右的孩子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