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隐私换不来便利,滥用人脸识别将成为过去式( 二 )


文章插图
在大数据时代,隐私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已经成为了“奢侈品”。而以苹果为例,其能够在来势汹汹的Android手机厂商面前保持岳峙渊渟的姿态,除了独特的iOS生态之外,隐私也是其不遗余力打出的一张牌。如今隐私安全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一项,不仅仅是苹果,从微信到京东再到支付宝,如今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强调自己在隐私上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提供了哪些防护手段。
人脸识别|隐私换不来便利,滥用人脸识别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插图
而此前消费者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的基础,是他们愿意相信互联网企业会遵循商用道德,严格保护用户的因素信息。然而在2018年春天,Facebook的隐私数据丑闻揭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即便如同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会不顾商业道德和科技伦理,这也是为什么苹果CEO库克会不停抨击Facebook,毕竟后者实在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也动摇了消费者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信任。
枪打出头鸟,面部数据太过敏感
现在之所以大家将枪口都对准“人脸识别”,无疑是因为面部信息实在是太过于敏感。事实上,在2019年旧金山成为首个禁用人脸识别的城市,以及此后关于IBM、微软、亚马逊等企业放弃人脸识别研究的时的说法,就是“暂停服务是个伦理上的决定,而非基于钱”。当时对于这些海外企业的做法,还曾有不少网友表示费解,毕竟这些企业收集其他数据的时候可没少使劲,怎么在面部数据上就放弃了。
人脸识别|隐私换不来便利,滥用人脸识别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插图
现在看来,这些网友或许是“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如果你是眼下要买房的购房者,相信无疑会支持此前这些企业的做法。毕竟人脸识别是人的一种生物特征,并且具有唯一性,而这些泄露后的人脸数据,究竟会被什么样的人使用,以及用于怎样的场合,是否可能导致财产的损失或其他人身权益的侵犯,在技术力不够的普通消费者面前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由于与个人身份更高的关联性,也使得人脸数据泄露所带来的潜在的安全风险,远比指纹或手机号码的泄露更为严重,甚至于人脸识别的准确率越高,反而所引发的危险性就会越大。在联网环境下,一旦采集了生物特征认证,就一定会有特征数据库,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系统,就会被转换为代码,而只要是代码就可以被截获、被解读。更何况,人脸识别基本是无感的,也就等同于是在很多的场景下,商家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人脸识别|隐私换不来便利,滥用人脸识别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插图
再加上人脸识别背后是深度/机器学习在起作用,为了使人脸识别算法正常工作,就需要一个足够有深度的数据集来训练算法。现在的问题就是,大量相关领域的初创企业为了度过缺乏人脸数据的冷启动期,会主动购买数据,再加上黑产的加入,目前人脸信息交易已经可以说是非常的泛滥。根据此前央视新闻曝光的信息,目前一份人脸信息只需0.5元,因此这也成为了如今消费者呼吁对其进行监管的重要原因。
当下一个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共识,是新技术需要合理、规范的使用。毕竟当94岁的老人被抱起凑向摄像头做人脸识别,当老年人被“数字鸿沟”隔离时,人脸识别这项技术也在这样的时刻丧失了它的先进性。因此尽管人脸识别技术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但便捷背后的代价却需要根据风险进行评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脸识别需要被监管的原因所在。
人脸识别|隐私换不来便利,滥用人脸识别将成为过去式
文章插图
如今技术正在飞快地追赶我们,而我们如果我们不走到技术的前面,一切或将会覆水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