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从2017年开始布局打车业务,目前还在夺流量、抢运力的阶段,如覆盖更多的城市、接入更多的服务商等,重点可能没有放在如何提升用户体验上,并且认为现在平台现有的优惠补贴足以让用户忽略不影响主流程的核心体验
建议:
其实,绝大多数的第三方的计费规则也不会频繁改动,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优化:
- 费用明细处可以新增提示文案,展示对应服务商的计费规则
- 用户回复第三方平台名称可获取对应的计费规则或者获取查看第三方计费规则的查看路径
起步费:9.2元
里程费:46.66元
时长费:24元
长途费:12.34元
订单总金额:92.2元
动态折扣:-10.14元
高德优惠券:-34.41元
优惠总额:-44.55元
应付总额:50.65元
如按以上排序,有什么优点?
- 逻辑清晰,用户的理解成本降低:按以上方式展示,让用户一目了然的了解到本次行程的核心费用(总费用,优惠费用以及应付费用),并且可以快速的理解应付费用=总费用+优惠费用
- 强化用户对优惠的认知,可间接提升转化率
3. 使用规则不合理且逻辑混乱1)优惠券使用规则不合理
无论对于实体的商品售卖还是服务的售卖,用户对于整个支付的动作都比较敏感,作为平台方,应该提供明确的优惠计算规则,如本次订单使用了两张8折的优惠券,因为部分优惠券是需要购买的。
文章插图
淘宝商品金额展示
在订单开始之后结束之前,因为预判到费用可能比较高(将近25公里的行程),所以我有买过两次优惠券,购买之后才发现【仅当打车订单创建前获取的券方可用于该订单中使用】这条规则。
其实,我不能理解这个规则,在打车之前,用户并不能确认是否在高德上一定能打到车,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那在打车之前用户买券的动机是什么?我导个航,顺便买张打车券,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推理显然不成立。
对高德没有持续使用习惯的这部分用户,大概率不会在打车之前去购买打车优惠券,因为优惠券的真正的使用节点是支付,所以在用户的潜意识里,只要在支付之前获取到的券应该都可以正常使用,所以我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理,唯一可以说服我的点是,这条规则可以让打车时的预估金额会更加接近实际费用,但这一点不足以支撑用户在支付时无法使用下单之后购买的优惠券。
2)优惠券已失效与已使用区分不明显,影响用户判断券状态
已使用和已失效应该在页面上进行明显区分,这样可以让用户明确哪些优惠券是因为过期未使用而失效的,哪些是已经使用的。还应该区分哪些是用户自己购买的券,哪些是平台赠送的券,用户对自己购买的券的资产意识更加强烈一些。
文章插图
已失效和已使用区分不明显
以上,是我周末出行使用高德打车的一些思考,文章中的观点仅得代表我个人观点,不用于商业,也没有任何恶意,只是作为为产品经理的我,记录一下自己对于本次产品体验的思考,如果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如有不妥,也可以联系删除。
我想,上面我提到的问题高德地图的产品经理应该都有考虑到,只是因为战略位置、投入的资源、对接的成本、第三方的配合程度以及平台未来的规划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优先级没有那么高,但未来可期。当然,我也不会因此而不使用高德打车,因为目前【高德优惠】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足以让我忽略这些用户体验。
本文由 @产品实验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