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者|曹彦君 编辑|谭璐
元宇宙概念风靡 , 将一众AR、VR设备厂商带上风口 。
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认为 , 元宇宙的技术支柱一共分为四层 , 分别为全息构建、全息仿真、虚实融合、虚实联动 。 前两层依赖于VR技术构建虚拟世界 , 后两层靠AR技术来实现虚实结合 。
目前 , 入局VR设备的玩家不少 , 做AR的却不多 。
在杭州西溪湿地 , 有一家名叫Rokid的公司 。 作为国内最早专攻AR眼镜的企业之一 , 2018年之前 , Rokid已经完成了由淡马锡、IDG等领投的B+轮融资 。 2021年 , Rokid再完成数亿元融资 , 投资方为海通证券和若干产业投资人 。
据IDC预测 , 2023年全球AR眼镜销量将达到3190万台 , 2019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70% 。
【rokid|阿里技术大牛再创业,花2999元买个元宇宙入口?】
Rokid副总裁向文杰告诉《21CBR》记者 , AR眼镜的智能化 , 当下仍处于早期 , 距离相对成熟的状态 , 大概还需要5-10年 。
01
专注AR
Rokid创始人祝铭明创建的猛犸科技 , 2010年被阿里巴巴收购 , 随后他成为了阿里的无线事业部M工作室领头人 。
2014年 , 祝铭明从阿里离职 , 创立了Rokid 。 一开始做的产品是智能音箱 , 因此有人将其归为一家AI公司 。 祝铭明把Rokid定义为一家人机交互公司 , AI技术是实现更高效、智能的人机交互的一种手段 。
2016年 , 祝铭明组建AI视觉团队 , 进军AR 。 两年后 , Rokid首款AR眼镜Rokid Glass诞生 。
常被同时提起的AR和VR概念 , 在技术方向、应用场景、商业化进度上 , 均有很大差异 。
向文杰告诉《21CBR》记者 , VR注重打造纯粹的虚拟世界 , 例如Facebook改名Meta , 主攻的方向就是VR;AR注重虚实结合 , 主要形式是在现实世界中做信息强化 , 例如 , 在手机摄像屏幕上显示增强信息 。
Rokid专注AR , 这一选择背后 , 有团队的思考和坚持 。
“人类需要的是一个纯粹的虚拟世界 , 还是一个让现实变得更强、更好的世界?”经过深思熟虑 , Rokid的答案是后者 。
不过 , 在技术要求上 , AR的难度丝毫不亚于VR 。
向文杰表示 , VR构建的是一个完全的虚拟世界 , 厂商要在里面找到一个点 , 以此为指标进行渲染 。 而AR的难点在于要实现虚拟和真实的叠加 , 不断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调整 , 因此需要运用很多核心算法技术 。
目前 , Rokid已布局多项AI和AR核心技术 , 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光学显示等 。
在向文杰看来 , AR技术升级的核心 , 在于人和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改变 。
现在比较普遍的交互形式有手机、手势、语音、手柄等 , 但哪一种是最佳交互形态 , 各方玩家还在探索 。
Rokid擅长的是体感交互 , 包括语音和手势 , 同时兼用手柄、手机、蓝牙配件等外设作为支持 。
Rokid的优势还有信号处理 , 该技术可以在嘈杂环境中实现精准降噪、声纹识别 , 从而让设备准确识别出使用者的声音 。
02
抢占to B
在商业化方面 , Rokid的路径很明确:首先攻入to B市场 。
目前 , Rokid在公共服务、工业、文旅等行业 , 均落地了AR智能眼镜 。 例如 , 在工业领域 , 2020年 , Rokid与中国石油下属信息科技公司昆仑数智合作 , 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Rokid X-Craft的防爆AR智能头盔 。
这款头盔搭载了北斗定位和高性能国产AI芯片 , 可与标准安全帽适配 , 采用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 , 支持全语音操控 , 专为石油燃气、建造施工、制造业等一线工人设计 , 旨在打造 “超级工人” 。
“超级工人”概念由中石油提出 , 很多年轻人都掌握了较好的科技能力 , 但经验不够 , 中石油需要一款产品 , 让年轻人迅速学习掌握高效的工作方式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