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

文:北师大自我研究组来源: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
在我们这个复杂的人类江湖中,了解他人的需求,感受和对世界的看法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交技能使我们能够结交朋友并建立支持我们的人脉网络。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觉得与他人互动很容易。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会在两个最重要的社交技能上存在差异,它们就是共情(empathy,指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和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通过采用他人的观点来获取信息)。一个人对于这两种社交技能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帮助他(或她)建立社交关系。
然而,截至目前,心理学家仍然不清楚共情和观点采择究竟是什么。人们在生活中想要通过他人的眼睛阅读一个人的情绪,理解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解释另一个人的行为都需要培养这些社交能力,但是,它们每一个又都是不同技巧的复合体。在一种情况下,个体可能需要解释个体的外部呈现和面部表情,则在另一种情况下,个体则可能需要联系他人的文化背景一起思考,或了解他人的当前需求才能更好地共情或观点采择。
认知|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
文章插图
认知|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
文章插图
过去,心理学家都是将共情和观点采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但是,却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构成这两种能力的核心及其各自的大脑机制。【 认知|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最近,马克斯 · 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前负责人 Philipp Kanske,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现任教授,荷兰奈梅亨 Donders 研究所的 Matthias Schurz 和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现在已经开发了一个综合的解释模型。这项研究于 2020 年 11 月 5 日发表在《心理学公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 上面。 该研究通过对来自 4,207 名参与者的神经影像数据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能力可以分解为特定的和部分共享的神经认知子过程。他们的发现支持可以通过类似于智力和人格研究模型的多层次模型来描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该模型建构了三组神经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在进行心理思考时需要与物理世界脱钩的自我生成的认知;
情感过程,当我们基于共享的情感,运动和体感表现来见证他人的情感时,这些情感过程会参与其中;
结合了认知和情感功能的组合过程。
最后,研究者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基本的大脑结构组织的主要梯度来解释这些过程。 Kanske 解释说:" 共情和观点采择都由大脑中专门负责的主网络进行处理,这种网络在每种社会情况下都会激活。但是,根据情况,它们还涉及其他网络。
例如,如果我们从他人的眼中阅读他人的思想和感受,那么除了我们从他人的行为或叙述中推论出他人的思想和感受之外,还涉及其他区域。大脑因此能够非常灵活地对个人需求做出反应。"
对于共情来说,负责识别明显不同情境的主网络(例如处理恐惧)会联合其他一些具有特异功能脑区(例如人脸或语音识别)一起活动。而对于观点采择,则由主网络中负责记住过去或幻想未来(例如,处理当前无法观察到的事物或思想的想法)的区域来处理,换句话说,不同脑区的激活会随情境进行转换。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特别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共情和观点采择的结合。
在社交方面特别擅长的人似乎同时以情感和思想为基础看待其他人,并且,他们能在判断中找到两者之间的适当平衡。
作者指出:" 我们的分析还表明,缺乏两种社交技能之一并不意味着整体社交能力不足,可能只是影响了某些因素,例如了解面部表情或语音旋律方面的不足 "。因此,单项测试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缺乏社交技能。相反,必须进行一系列测试以实际评估他们是否缺乏同理心,或者无法接受他人的观点。
认知|读心术是如何获得的?社会认知层次模型的解释
文章插图
总之,该研究结果揭示,社会认知既具有过程和特征上的多样性(在较低的水平上),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连贯性(即较高的水平)。在模型的最高层次上,两个主网络间灵活地组合体现了人们对于他人心理状态更加 " 感知 - 情感 " 对更加 " 抽象 - 分离 " 的表征过程。作者简介:北师大自我研究组,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号:SelfMindnSocialBrain(ID:SELF_BNU)授权转载,北京师范大学 " 自我研究组 " 公号,关注人格,社会与神经视角下的 " 心灵与自我 "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