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小时候,神北克读了一篇关于鸟山明的报道,得知他在 27 岁时就靠着「七龙珠」和「阿拉蕾」拿下 5 亿日元的版权收入。很理想化地认为:画漫画是个可以自由创作、拥有很多读者,还可以赚大钱的工作。
随后他移民到了加拿大,某天在温哥华的公园里,拜师了两位中国某美院的高材生,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在公园里做着街头画家,一张画卖 7、8 块美金。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在那之后快 20 年的今年,由他原创的历史写实战争漫画「国魂」,在持续连载了 6 年后,最终完结。作品里共有 156 场还原场景、283 名具名角色,涉及 8 种语言,故事横跨 3 个国家。
最近,他在上海的公司里和员工们创作新的漫画,而去年确定可以回血的一些案子,都因为疫情延后了。自己的事继续做,别人的事只能等,一整年基本上颗粒无收。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漫画就是自己在家里画,然后上传给大家看一看,再收点钱。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到哪里都有江湖,都有是非的。”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1978 年,神北克出生在中国台湾。小时候,饼干零食包装袋里会有院线电影衍生的画册,类似大陆地区的小人书。当时小朋友们还会冲着四格漫画,订一份「国语日报」,这算是他最早和漫画的联系。
50、60 年代开始刊载的「诸葛四郎」、「老夫子」是神北克父母辈的读物,他当时也看不懂,但只要有图案,都乐意翻一翻。等到真正能看得懂的,和大多同龄人差不离的就是「七龙珠」那些日漫了。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1989 年,台湾东立出版社创刊了周刊漫画杂志,「少年快报」,其实是日本「周刊少年 Jump」的盗版。但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大家还是会人手一本,要是没跟上最新一期,就会和朋友圈脱节。
“在那个年代,虽然没有那么多选择,但漫画很好买到。书店、学校门口的玩具店都有得卖,大部分是盗版的。那时候,整体对书籍基本没什么管制,不会限制哪些大人可以看,小孩不能看。”
专门的漫画书店随着出现。押一张学生证,想租多少本都可以,整天泡在书店里也没问题。按神北克的说法,那种过程就是在寻宝。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就像美国黑人小孩都梦想着做歌手一样,当时的台湾孩子都想做漫画家。那个年代,台湾没有正式的漫画教学,没有专门的人来教,大家只能从书里了解画漫画的工具,然后拿起纸笔就画,再投稿到杂志社。
“画漫画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高级的职业,因为它的材料很贵。那时候,我们一个星期的零用钱才几十块台币,但一张网点纸就要几百块台币。所以我们就用水性笔在普通印刷纸上画手稿,什么规格啊设备啊,都不清楚。”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国中一年级,「轩辕剑」推出。神北克根据这款电脑游戏,画了一组仙侠故事的漫画,寄给了杂志社。有没有寄到并不确定,但直到他移民加拿大之前,都没有回音。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了加拿大的神北克,基本断了和漫画的联系。
“他们的漫画环境跟亚洲不太一样,漫画在那边更像收藏品,大多都是单行本,而这些东西都是被几家漫画公司垄断,很难看到个人作品。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漫画对我来说是空白。”
漫画|“回到中国做漫画,我已经坚持 14 年了”
文章插图
高中的时候,他还会被派去社区帮忙画海报,而在考入大学后,基本就和漫画绝缘了。他选了和画画离得更远的「商业」,只因为门槛低,有课才去学校,基本没有团体活动,赶紧读完就行。和神北克聊天,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他是个对金钱很敏锐的创作者。这无疑还是有着专业影响的。
从高中到大学,他持续在投机创业,帮同学订外卖、包办学校舞会的票务… 2000 年左右,他开始往返温哥华和台湾之间后,还开过贸易公司,组过演艺经纪公司,办过选拔赛…“那个时候会和台湾演艺圈接触得多,能和明星接触好像很开心,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啊,何况还是娱乐圈。经纪公司最后没做好,也没有做出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总之就是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