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做品牌越来越像做APP,消费品如何向超级APP学增长?( 二 )


二. 消费品牌如何向超级APP学增长?以一个比较形象化的方式帮助大家了解头条的业务逻辑:
把头条最核心的两个东西抽出来,分别就是内容推荐引擎和广告引擎。
如果用一辆车来做比喻,这两个引擎就是驱动字节跳动这辆汽车的核心。此前在C端市场推出的APP,就像一个个汽车壳,利用这两个引擎来驱动。
壳长得好看能让汽车变得更受欢迎,但让这辆汽车跑得更快的核心,其实是在里面的引擎。
抖音也不例外,它本质上也依赖这两个引擎,再配合上短视频这个“好看”的外壳,最后才能形成一辆高速奔跑的跑车。
他们的发展逻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给消费企业借鉴的,因为整个媒介和流量平台的变化,让现在做品牌越来越像做APP。
此外,短视频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影响着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呼应了刚刚说的一个大趋势,就是视频化已经不可逆,用户和用户时长都在向视频迁移。
最新的数据显示,短视频的日均使用时长已经接近113分钟,比大家每天用微信的时间还要长。
怎么利用好这个趋势,其实是所有品牌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三. 流量从封闭到开放,对新品牌意味着什么?以抖音为代表的头条系信息流广告其实把流量从封闭推到开放,这个可以跟海外的进行对比:
品牌|做品牌越来越像做APP,消费品如何向超级APP学增长?
文章插图
在海外市场,流量长期以来都是围绕着脸书和谷歌这两家互联网企业去运转的,他们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把流量锁在自己的平台上,而是选择把流量开放出来,让所有的APP生态都能够利用他们的广告产品来做投放。
在这样的生态之下,本质上大家拼的都是产品,因为所有人都可以接触到所有流量,这些流量都为你所用,所以到最后是看谁的产品做的好,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最终的成功。
对标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初期的流量生态是相对封闭的,比如微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广告系统的,而淘宝的系统只对站内的商家开发。百度比较开放一些,但也局限在搜索广告的生态里。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虽然做得比竞品好,但因为没有办法高效地利用这些封闭的流量,只能是以一个相对缓慢的速度增长。
头条系的产品参考了脸书广告系统的逻辑和模式,建立了一个高效、公开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广告系统。
在这以后,流量的分发效率变得非常高,越来越多的游戏、电商平台、品牌都能够依赖抖音这套公开的流量体系,在广告市场里通过广告投放实现增长。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趋势以及新媒介变化。
不久前,丰叔(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对外分享过当下品牌创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总结起来是两句话:
第一,小众品牌更容易从0到1。
第二,虽然对新品牌比较友好,但挑战也非常大,你更难从1到10。
以前,你要做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只能利用相对封锁的渠道来做推广,比如电视台;现在有更多公开的流量供大家使用,今年,我们能看到非常多小众新品牌的出现,本质上也是呼应这个趋势。
从0-1是容易一些了,挑战在于后面的从1-10。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管是头条系、小红书,还是淘宝改版后的算法,它们都更依赖推荐轴去做分发,本质上都把用户群切得更细分,让用户更难看到自己圈层以外的世界。
对品牌来说,你覆盖的小众目标群体变得更精准,但切全网的难度也比以前更高。所以怎么从1到10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大家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四. “品效合一”背后的三大本质变化那在新媒介和流量结构发生变化的环境下,品牌应该怎么做增长?
第一,媒介的选择变得不再重要。
不管你选什么媒介,你最终在这个媒介上能够触达的用户都只会是你自己的目标用户。所以要求所有品牌都要做到全媒介的覆盖,不能说今天哪个媒介的效率高,我就选那个。
而且现在整个流量和媒介信息都是向全网公开的,并不存在哪个媒介的效率会比其他高。
第二个,怎么做一个好的产品变得更加重要。
因为用户的专注力越来越低,你用什么样的内容去抓住用户的眼球,吸引用户的转化成为关键。
我们先从媒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在媒介产生变化之后,大家都说要做品效合一?背后有三个本质变化:
第一是内容的变化。从原来去找4A公司做高大上、能全网通吃的精品内容,到现在日常化、高频次、能够做到情感连接、更具互动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