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张绍刚:“我有资格打孩子,你们没有”,打不散的亲子有这个条件
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混杂而又并行不悖的时代。传统和现代,复古与新潮,各有拥趸,两股力量在面对很多事件的观点上,互相拉扯,各有道理。
文章插图
同样是对父母的评判标准,有的人看到孩子的教养夸父母负责,有的人看到孩子的叛逆夸父母开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观念的差异。
文章插图
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父母能不能打孩子”。
【 张绍刚|张绍刚:“我有资格打孩子,你们没有”,打不散的亲子有这个条件】有人说要打,不打孩子不成才,有人说不能打,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暴力。
哪个观念更对一些呢?
《圆桌派》曾经有一期节目聊过这个问题,当时的嘉宾中有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他是一个生活于50、60年代的人,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的棍棒教育,他就认为,家长可以打孩子。
因为那个时候,父母打孩子根本不叫事儿,家家都打,但是孩子没有说记恨父母的,这是他的成长经历和深处环境带给他的观念。
他的想法有代表性吗?
文章插图
有的,现在很多地区,很多父母也有一样的观念,因为他们小时候接触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孩子皮的不行,爸妈抄起鸡毛掸子就打。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成长于父母的棍棒教育之下,却内心受到伤害,甚至留下阴影。
他们作为棍棒教育失败的经历者,亲自体会过作为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之下是什么心情,就不会再让孩子也经历同样的童年。
其实,“打孩子”是过去一套完整教育体系之下的一部分,父母不是一味的打,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打,更不是打完了就完了。
文章插图
之前张绍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张绍刚是一个严厉的老爸,有时候就会打孩子骂孩子,但是他再怎么打孩子,孩子也和他很亲。
他的一些男性朋友看到后对他说:“哥,不能打,孩子不能打!”
文章插图
张绍刚就告诉他们:“你们不能打,我能打,知道咱们的区别吗?因为你们天天不陪孩子,所以你回家之后凭什么打孩子?而我天天陪孩子。”
这番话虽然听着很偏激,不过却有一定的道理,和著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李玫瑾老师也说过,父母可以打孩子,但前提是你和孩子有感情基础,和孩子不亲的家长,你打孩子那肯定会出问题。
文章插图
有的家庭是这样的:
父母工作忙,平时都是老人帮忙带娃,老人很溺爱孩子,给孩子惯出很多毛病,父母看了觉得这样不行,所以一回家就开始管教孩子。
爸妈一回家就批评自己,骂自己,那孩子肯定不喜欢爸爸妈妈呀,所以孩子就不会乖乖听话,导致父母只能用上打骂的我手段。
然后孩子就会搬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的管教就进行不下去,孩子一看爸妈的管教没用,就会更加肆无忌惮。
文章插图
恶性循环,等到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开始更强烈的管教孩子,打骂孩子,孩子就叛逆的更严重,这种情况下,当然要说打孩子要不得。
而如果父母从小就陪在孩子身边,即使陪伴时间不够,但是陪伴效率很高,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确信爸爸妈妈爱自己,那他就可以看到爸妈打骂背后的爱,因为他是相信的,所以孩子是“不怕”的,他敢在爸妈打骂自己的时候嬉皮笑脸,拔腿就跑,同时,也能从父母各个等级的惩罚中,逐渐建立起是非观念,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道父母的底线,从而建立起自己做人的底线。
文章插图
其次,父母打孩子,一定得是有章法的打,而不是随意打骂,自己不开心了,在别处受气了,回家就拿孩子撒气。
假如父母的打骂是成体系的,比如不想写作业,和撒谎说自己卷子丢了,是两种不一样的评价体系,会得到不一样的后果,那么孩子可以从父母的行为中摸索到规律。
- 孕期|怀孕时,婆婆该“出钱”还是该“出力”?孕妈最有发言权
- 孕妇|孕妇生下罕见“双头婴”,众人都来围观,专家的话却令人担忧
- 宝宝|孕妇肚子能不能随便摸?孕妈当心,出现这4种情况尽量少摸肚子
- 肚子|孕检时,医生会用这3句话“暗示”宝宝性别,别再傻傻错过了
- 占地方|养娃后钱都去哪了这些“鸡肋”的母婴用品,希望你没买过!
- 优生|娃出生的体重不仅代表健康,跟智力也有关系,这个体重智力最好
- 症状|“胎毒”是什么?有必要去“胎毒”吗?
- 南書房|还记得“第一巨人”鲍喜顺吗,曾不顾医生反对生下一娃,现怎样
- 生育年龄|孩子出生时间有讲究,能在这3个时间段出生,他们会自带“福气”
- 孕育|39年前,英国妈妈诞下“娘子军团”,6胞胎女儿同框长大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