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广告行业有一条金科玉律:「营销的本质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创造需求。」按这个标准看,某款葡萄糖酸锌的广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的广告词你肯定听过:
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文章插图
这句深入人心广告词不仅让大家认识了锌这个微量元素,还成功地把「锌」跟「孩子不吃饭」这个困扰天下母亲的问题联系了起来。当家里的孩子胃口差、没精神,宝妈们潜意识里就会浮现出「补锌」这个概念,之后购买含锌补剂给娃吃就顺理成章了。商家赚到了钱,宝宝和妈妈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可是仔细想一下:这个需求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呢?一、中国宝宝真的缺锌……吗?中国孩子缺锌的说法起源于 2002 年。那一年除了第一场雪来得稍晚,还发生了一件事,国家卫生部、科技部、统计局一起做了一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2~6 岁学龄前儿童锌摄入量均值为 6.6 mg。而在 2000 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学龄前儿童每日推荐摄入锌的剂量为:1~3 岁 9 mg,4~7 岁 12 mg。这么一对比,中国孩子「缺锌」没跑了,各种补锌产品也由此大卖起来。然而有点坑爹的是,这个 2000 版的 DRIs 是有问题的。它推荐的锌摄入量比其他国家都高,而且高出很多,这想想就不大合理。
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文章插图
果然,到了2013年,情况有了变化。这一年的DRIs大幅下调了锌的推荐摄入值:6 个月~1 岁 3.5 mg/d,1~3 岁 4.0 mg/d,4~6 岁 5.5 mg/d。这个数据就合理多了,中国宝宝终于把「缺锌」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实际上,锌不是一种很难从食物中获取的元素,动物内脏、海产品、干果类,谷类胚芽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锌。只要孩子每天的饮食荤素搭配,适当吃鱼、肉、肝、肾及贝类食品,就可以满足孩子每天对于锌元素的需求。
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文章插图
宝妈与其给孩子喝补剂,不如从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入手。培养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这才是预防孩子缺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二、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吗?看到这里,有些宝妈要骂街了:我就是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才补锌的,现在你告诉我补锌最好的方式是好好吃饭?
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文章插图
先别急,缺锌会导致孩子偏食厌食是没错的,但倒过来说孩子不吃饭是因为缺锌就不对了。根据我的经验,孩子不吃饭,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不饿。我没有在开玩笑,饿了就吃才是人类的本能,不吃多半是不饿。而宝宝不饿的原因就很有中国特色了——追着喂饭。8~9 月龄的宝宝,用手的能力已经提高到可以自己抓握食物以及餐具了。美国儿科学会认为,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试着自己用手或勺子吃东西。
父母|还记得这款被吹爆了的儿童补剂吗其实已经骗了中国父母十几年
文章插图
而如果坚持喂饭,孩子饭是吃下去,但学习独立吃饭的过程被打断了,「不吃会饿」的意识也无法建立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就对吃饭失去兴趣了。因此,孩子不吃饭,需要做出改变的是家长,给孩子补锌是不管用的。三、还是担心孩子缺锌能测测吗?虽然我说只要饮食均衡,孩子一般不会缺锌,但一定还有很多宝妈不放心,毕竟能跟缺锌扯上边的症状太多了:味觉障碍,偏食、厌食;发育不良,矮小,瘦弱;腹泻;皮肤干燥,皮疹;伤口愈合不良,反复性口腔溃疡;症状虽多,但一点都不特殊,不仅其他疾病可能出现,环境、气候、甚至心情都可能引发这些症状。所以,如果抓住一个症状就说缺锌,那都是扯淡。从症状看不出,那就得靠检测了。但是你知道的,微量元素检测已经因为不太靠谱被国家叫停了。实际上,目前世界范围内都缺乏敏感、特异的评价锌营养状况的检测指标:锌在人体分布并不均匀,肝脏、骨骼肌、皮肤、毛发、指甲等含量较多,而血液中含量很少;血浆锌非常容易受饮食、感染、生长速度等因素影响,24 小时内血浆锌的波动可达 20?并且浓度在早上 8 点达到峰值,傍晚下降到很低。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推荐下列两项作为锌缺乏的评估指标。1、联合使用生化指标(即测量血浆/血清中的锌含量);2、日常膳食中的含锌量和反应儿童发育状况的一些功能性指标。划重点,「日常膳食中的含锌量」。这就是说,即便要检测,也得先看孩子吃的怎么样。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瞎忙活呢,直接给孩子食补不就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