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航空工业沈飞车工孙飞:二十载磨砺锋芒出( 二 )


孙飞并未就此满足,他又和工友们一道将自己的奇思妙招运用到坐标镗床。他把数控车床的功能开发和普通车床的升级换代固化成生产工艺方法,提高了工装整体制造的精度。由他作为第一发明人,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由他主持完成的《某项工装的制造方法》被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获得了公司创新创效大赛金奖,2项论文成果在国家一类期刊上发表,他每年完成技术革新和关键难题50余项,累计创造价值700余万元。他参与完成的《数字化制造工装精准制造及协调性保证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航空工业科学技术奖。
以老带新 齐头并进攀高峰
2012年12月,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沈阳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工会正式命名,成为辽宁省、沈阳市首批5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为孙飞航空报国、逐梦蓝天提供了广阔舞台。
孙飞爱工作室如家,自掏腰包为工作室购买刀具、图书、显微镜和磨床附件,组织大家学习技术、小改小革,完成技术革新300余项、制作专用工装夹具30余项、专用刀具150余把,解决了“细长轴易变形”“长套简精度低”“橡胶模具难加工”等25项加工难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拥有了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后,“传帮带”成为了孙飞的首要任务。孙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确立了提升车工行业技能、解决生产关键难题、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冠军团队的宗旨。成员从来不局限于孙飞所在的机加厂,而是面向沈飞所有涉及机械加工、车床加工、数控车床加工、镗床(坐标镗床)加工操作的岗位。
孙飞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培训,帮助工作室成员成长为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解决各类生产难题。除此之外,孙飞还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并为他们提供赛前指导与培训,还自费为他们购买参赛的刀具和工具。
2020年,在辽宁省职工技能大赛暨车工技能大赛中,他的徒弟范旭荣获车工决赛第一名。在范旭看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师傅的言传身教。孙飞将自己的车工经验和掌握的先进加工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范旭,很多知识在书本中学不到。“零件是一种工艺品,它是有生命的。”师傅的话语深深印在范旭心里。师傅手把手传递经验,从刀具刃磨、刀具选择到加工流程等方面,逐一指点、倾囊相授,范旭的专业技能得以迅速提高。工作室成员李英全、潘海也分别荣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冠亚军,沙德云荣获2019年辽宁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工作室先后被授予沈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航空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6年迈出三大步。
孙飞不但善于比赛,还善于归纳总结。他创造发明的普通车床“数字化”操作法,已经形成论文,并制成PPT课件,先后3次在全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车床操作和车削加工中有着重大意义。他还兼任沈阳市职工技术协会和市国防工会职工技协车工协会会长,沈飞青年技师协会会长和技协机加专业副会长,每年义务举办技术讲座20次。
勇担重任 百尺竿头再进步
2018年,孙飞成为机加三工段车工班的班长。孙飞深刻认识到现场管理提升的重要性,他每天在不同的加工工位上不知要来回走多少次,只要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地方或安全隐患,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监督相关人员处理完毕后才离开。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班组内部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人家既然信任我,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他将自行研制的上百项辅助工具和长套筒与细长轴加工方法毫无保留地拿来与工友们分享。常言道“车工怕车杆”,工友们用上孙班长的“好家什”,干起活来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证质量,每月平均完成的工时都在350小时以上,收入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学技术、干好活的劲头也越来越足,更多工友挑起了生产大梁。过去2米长、2毫米细的“难活”,如今已不再是难题。
工作中他是班组的领头雁,生活中他是团结工友的热心人。他善于做好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凝聚班组的团队精神。对于班组成员思想上的波动、工作上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他都耐心地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通过一些小事增进大家的感情。孙飞将班组成员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大家成为生产线上的亲密战友,车工班也成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的模范班组,各项工作都走在工段前列,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榜样,班组也获得公司金牌班组和管理示范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