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不造车

华为不造车 , 而是通过自身强势的技术研发能力入局 。
这样做的好处是 , 要专注于价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 , 在国际业务面临经营困境的情况下 , 回避了造车的资金门槛 。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文章插图
01从图强到救亡 , 从手机到汽车十年前 , 华为在向手机跨界的时候 , 被当时的许多人当做笑谈 。
一个搞通讯的公司 , 突然从零开始做起了手机 , 在当时那个智能手机热潮下 , 存在跟风嫌疑 。
更何况当时的华为手机质量不算好 , 在智能化方面打不过苹果 , 做工方面打不过HTC , 营销方面打不过小米 。 华为手机的生存空间狭小 , 只能作为用户购买通信服务的赠品 , “充话费送的”手机名至实归 。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文章插图
但跨进手机行业的门槛只是第一步 。 实际上华为对于高端产品的研发 , 一直没有放弃 。 短短几年 , 华为就将手机广告打到了国外 。
后来的事情 , 大家都知道了 。
华为因为“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遭到围堵 。
但其实大家都心里有数 , 华为的芯片和通讯技术已经开始威胁到某些人的蛋糕 。 由于芯片技术遭到西方的“封杀” , 华为C端业务急需找到新的风口 , 以切入下一个增长曲线 。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 , 显然就是华为想要的风口 。
02切入新能源车的“第二曲线”从2010年开始 ,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开启景气周期 , 2020年在资本市场的炒作下热火朝天 。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文章插图
尽管关于新能源汽车估值泡沫的讨论甚嚣尘上 , 不过区别于传统汽车制造行业 , 新能源汽车实现电气化、电子化的可能性 , 使之成为打造“智慧城市”的绝佳平台和用户接入口 , 其中的故事已经讲了快十多年 。
在目前特斯拉全球攻城略地 , 以及自动驾驶、5G网络热潮的推动下 , 一些投资者似乎并不介意这个故事再讲十年 。
华为从2019年5月就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 , 成立了相关的BU 。
根据华为内部的看法 , 在汽车产品实现自动驾驶、电气化和电子化之后 , 传统部件的构成只会占30%~40% , 而剩余的60%~70%是与电子、计算、通信、软件相关 。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文章插图
作为支撑这种看法的论据之一 , 特斯拉11月曾被摩根士丹利上调评级 , 原因是特斯拉的商业模式明显升级 , 从高利润的软件服务切入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 , 将带来定期且具有意义的收入贡献 。
以软件服务带来汽车产品价值的增长 , 这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趋势 。
也许对执着于打造底层技术、做创新“黑土地”、打造“1+8+N”IoT业务的华为来说 , 这一轮汽车热潮正是C端业务的一个突破口 。
2020年11月 ,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合作新能源汽车的消息曝光 , 长安汽车迎来好几天的上涨 , 并在今天尾盘涨停 。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文章插图
03华为能做什么:底层技术的基因【华为为什么不造车】在由格隆汇筹办的一次公开活动上 , 宁德时代的IR经理曾向格隆汇透露过关于华为、长安、宁德时代合作项目的部分细节 。
该IR表示 , 项目中车辆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等的技术和电子化零部件将由华为负责 。
华为今年在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投入了5亿美元 , 且华为在5G和云计算的技术积累足以满足这一战略的需求 。 公司进军汽车电子化的战略部署 , 在今年10月份的Mate 40发布会上 , 就已经浮出水面 。
对于如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 , 华为在发布会上给出的解决方案是“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HI包含了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 , 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 , 以及包括激光雷达、AR-HUD在内的30多个智能化部件 。
同时 , HI还拥有三大操作系统 , 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
从这几点上看 , 华为的软硬件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除了整车制造和电池、电控之外的全部核心领域 。
这也符合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软件定义汽车”的预判 。
04不造车 , 要站在产业链顶端华为直接切入产业链上游的策略 , 也是基于当前的市场格局、行业周期做出的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