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评估|如何做好体验评估(测试)工作?下面这些方法打包交给你



按关键词阅读:

编辑导语:产品设计交付给开发后并不意味着设计师的工作结束了,直到产品实际发布上线前,设计师仍需要配合项目组,尤其是测试人员进行最后的测试和评估。可用性评估的特性就用户调研活动一样,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完美的,不同的方法存在不同的瑕疵,需要互相配合使用才能让产品达到最理想的体验状态。
评估|如何做好体验评估(测试)工作?下面这些方法打包交给你
文章插图
「产品可用性的定义:特定用户在特定使用场景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使用某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有效性、效率及满意度。
——《ISO 9241/11》中对可用性的描述」
一、产品为什么需要可用性评估产品设计交付给开发后,是不是设计师的工作就算结束了呢?并没有!从设计稿的交接开始,一直到实际发布上线前,设计师仍需要配合项目组,尤其是测试人员进行最后的测试和评估。设计的过程结束了,但新的起点又开始了。
正常来说,评估会有专业的测试或运维工程师来执行,不过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说,设计师自己设计的作品是否满意仍需要自己把关。毕竟在作品的体验细节上,测试运维工程师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和评估方向。
那么,该如何对产品进行评估呢?难道是运用像素眼对着设计稿检查一遍像素误差吗?还是说检查字体字号大小的问题?其实以上都有,但实际的可用性评估不仅限于这些问题。
评估的范围往大了讲可以上升到整款产品的全部体验内容,比如可用性、易用性和易学性等。
下面,本节将围绕可用性评估,详细说说一款产品该如何进行评估活动。
相信有很多读者认为:一款产品如果真的不好用,那也太菜了吧。这算不算是一种极端情况?确实,不可用的情况确实属于极端情况之一,但是从过程上来看,大部分项目一开始的目标确实是奔着“可用”去的,然而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结果却会朝着“能用”方向发展。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产品使用起来的体验效果却有了天壤之别,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例子一:用户在某网站上进行注册。为了认证实名信息,需要填写20多项内容,而且每项内容都有严格的格式规范,比如生日格式必须是xx-xx、手机号前缀需要自行填写地域区号、身份证号码必须采用间隔符“-”隔开等等。
好不容易用户全部填写完毕,碰巧此时网络出现错误,页面跳出下图提示。待用户调试完网络,刷新页面后,发现之前全部的已填信息早已清空重置了。
评估|如何做好体验评估(测试)工作?下面这些方法打包交给你
文章插图
网络连接错误导致页面失去响应
例子二:在某搜索引擎输入“BOOK”(英文)关键词,检索出来的信息却只是针对大写BOOK的展示——搜索引擎忽略了小写book的字母检索。
评估|如何做好体验评估(测试)工作?下面这些方法打包交给你
文章插图
未找到搜索结果
像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从产品使用角度而言功能是具备了,也确实能用,但站在用户体验角度,这样的产品可以说是“极其不好用,甚至根本没法用”。试想一下如果你碰到这样的问题会不会奔溃,也许当场就关掉,以后再也不用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可用性评估了吧。因为这些体验项目并不在测试工程师的职能范围之内——他们只负责产品数据和逻辑方面的问题。只有用户体验设计师从体验角度出发,才能发现这些产品体验的优劣所在。
二、什么是产品可用性了解了对产品进行可用性评估的理由,那么接下来就详细地说说产品可用性具体是指什么?哪些又称得上是可用性测试的范畴?
在国际标准ISO 9241/11中把产品可用性定义为:特定用户在特定使用场景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使用某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有效性、效率及满意度。
首先是有效性,是指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想要的功能,从而达成相应的目标的一种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效性是包含在可用性之中的,比如李明通过电商平台(A)买到了《卓有成效》,此时A对于李明而言就具备了有效(可用)的价值;反之如果买不到,则说明A对于李明而言失去了特定价值,变得不可用。该例子是站在销售视角来评估的,换做是产品本身功能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一款产品只有满足了有效性这个大前提,后续的效率和满意度才发挥特定价值。
其次是,是指用户使用一款产品时的轻松程度。还是买书的例子,如果李明轻松三步就买到了《卓有成效》,那说明A用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效率很高;反之如果用户这点点那翻翻都没有买到,则说明A对于用户而言存在使用难度过大,效率不高的问题。


稿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傻大方】网址:/c/1130b05G2021.html

标题:评估|如何做好体验评估(测试)工作?下面这些方法打包交给你


上一篇:vr|元宇宙浪潮席卷,企业如何遨游新蓝海?|超级会氪厅活动回顾

下一篇:蓝伟纶|国货出海如何“硬刚”国际品牌?Twitter扒了5年数据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