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美团 电子商务 营收
的另一层“底色”
流量对于互联网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而广告作为流量变现的一个载体 , 一度成为衡量互联网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指标 。
资料显示 , 中概股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 , 有8家年广告收入超过百亿 , 最知名的几家 , 广告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一半 。 主要因素在于 , 互联网大厂用户数基本以亿为单位 , 可以给广告主带来
不过 , 从国内各家互联网大厂三季度的广告板块来看 , 普遍陷入“广告收入增速降低”的境况 。
·百度广告营收同比仅增6%;
· 阿里客户管理(含广告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仅为3%;
·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5% , 环比下降1%;
·B站广告收入增速下滑至109.9%;
·爱奇艺广告收入同比下降9.8%;
·最受关注的字节 , 广告收入也在下滑 , 9月同比增长20% , 10月则为17% 。
互联网平台曾被认为是2018年广告投放放缓之后唯一的流量洼地 , 但现在需要承认的是吸引力不如从前 。 据App Growing数据 , 2021年Q3国内全网广告投放量3600万条 , 投放量出现明显下滑 , 从7月的1700万条下降至9月的不到1000万条 。
《2019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就已经提到 , “广告毕竟依附于实体经济 , 消费市场整体疲软局面可能持续下去 , 增长放缓符合行业发展正常规律 。 ”
但我们发现美团三季度的到店广告业务同比增速却达到了42% , 同为广告市场 , 美团为何会走出不一样的增长曲线?
一方面 , 源于美团早些年在相关领域的布局 , 与大众点评APP有着密切联系 。 大众点评的到店餐饮及到店综合等多项到店服务 , 能向用户及消费者推送美团到店周边服务 , 提升美团到店服务的
另一方面 , 基于LBS服务的属性具备强转化特征 , 形成较强的壁垒 , 与其他到店业务及本地生活服务之间形成相互协同 , 共同促进彼此之间的增长 。 目前 , 美团到店业务的下沉空间仍然较大 , 交易类属性有望不断增强 , 到店业务在下沉市场的展开 , 将进一步带动广告付费转化率的提高 , 促进广告变现能力的提升 。
目前 , 到店酒旅业务营收86亿元 , 其中到店广告(到店综合、到店餐饮等)营收达45亿元 , 超过酒旅业务的41亿元 。 这样看来 , 美团的广告模式还是具有较高的抗风险性的 , 较好
不可否认的是 , 在过去的十年间 , 流量、广告确实给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 但受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 流量、广告所带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 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再度被强化的当下 ,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 , 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 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或许才是最终归宿 。
互联网的“理想主义”:科技是核心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 , 互联网企业对自身的追求确实已不再刻意于流量、广告等表面数据 , 特别是科技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下 , 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 随着元宇宙的到来 , 不少互联网大厂包括腾讯、阿里、字节等 , 都在加大对AR/VR、AI、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科技及研发投入 。 曾经 , 百度的广告收入在营收占比中很高 , 但随着AI业务的快速发展 , 已经成长为一家“AI技术”属性明显的企业 。
事实上 , 不止百度 , 美团也正在把握住这种时代趋势 , 加强科技创新 。 三季度 , 美团研发投入达47亿元 , 同比增加约60% , 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 , 美团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就逐渐增加 , 投入也在持续获得市场的正面反馈 。
2021年美团先后投资了禾赛科技、嬴彻科技、轻舟智航、荣芯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企业 , 在科技领域的投资从单一机器人领域向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激光雷达、AI视觉芯片、晶圆代工等行业延伸 , 与市场主流投资趋势保持一致 。
除了科技投资之外 , 美团也在不断发力自研 , 致力于形成内外双重核心的科技导向 。 截至今年3月 , 美团拥有研发技术类人员超1.8万人 , 国内申请专利5355件 , 授权专利2130件 , 60%以上为发明专利 , 其中 , 人工智能方面1218件、无人技术方向731件 。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c/112YN2312021.html
标题:美团|电商集体“失速”,互联网的基本面真的变了吗?(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