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二 )


(一)政策扶持
由于中国出台大量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补贴的政策 , 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钻空的机会 。 注册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中部分企业仅仅是具有生产新能源汽车资格 , 而并不打算将设定好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落实 , 实际上这部分企业并未打造出新能源汽车品牌 。 除此之外 , 还有一大部分杂牌新能源车企光速产出大量粗制滥造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仅仅是为了套补贴的钱 。
虽然面对当前国内这种产业乱象 , 国家已出台新政策进行整治 , 但可能是为了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同时继续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 , 原定于2020年截止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 同时补贴逐年退坡 。 相较于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补贴 , 国外也实施了相应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 , 但是无论是补贴力度还是补贴期限都远小于国内 。
(二)市场导向
在资本市场上 , 不论是哪行哪业都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 , 从而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 。 产品的价格一直是影响着市场导向的风向标 , 新能源车企的兴亡也无时不受市场供需价格的摆布 。 正是因为国内大部分民众对“低配”新能源汽车的热烈追捧 , 国内的各色造车新势力才能多次以庞大销量盘踞各大榜首 。
对于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来说 , 他们需求的不过是能遮风避雨又省钱便利的交通工具 , 以前传统耗油汽车养不起 , 电动车既不遮风又不避雨还慢 。 而对于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或者49寸大屏消费者们也不奢求 , 所以国内众多低配但实用的新能源汽车才是抢手货 。
(三)产业阶段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刚发展的红利期 ,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相关管控措施还不完善 , 新势力多也是自然现象 。 每个产业在从初期阶段发展到后来的成熟阶段的过程中 , 都会经历一系列的企业间淘汰、重组、收购 , 最终在所有新势力中只有少数企业留到最后发展成为传统企业 。
(四)资金周转
据估计 , 大部分车企都要上亿的注册资金 , 而一个整车企业至少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周转 。 对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来说 , 需要大量的上下游配套产业辅助 , 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周转 。 因为汽车属于强资本密集产品 , 往往投入大回报慢 , 所以大部分的新能源车企都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中 , 即使特斯拉坚持了16年才实现盈利 。
在这种前提下 , 若非有过硬的政府补贴 , 一般新企不会选择涉足如此烧钱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 而那些已经有相当资产基础和技术研发成果的传统汽车企业转向发展新能源会更为容易些 。 而国内之所以有这么多新势力崛起 , 是因为国内在新势力中兴起了一种应对策略——国产传统车企代工 。 虽然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能够实现短期内盈利 , 但是如果想长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立足 , 这显然不是合适的选择 。
三、国内新造车三势力之公司定位
(一)蔚来(NYSE:NIO)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文章插图
蔚来在其招股书中表明其定位:我们是中国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 。 我们设计、联合制造和销售智能和互联的优质电动汽车 , 从而推动下一代技术在互联、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 , 以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 我们旨在为用户提供全面、便捷和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以及其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 。
中国目前低端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 所以蔚来将其市场定位于高端市场(蔚来曾说明不做30万以下的汽车) 。 并且蔚来推出其独有的nio service服务和多样式补换电服务 , 这些服务恰好是高端用户的痛点所在 , 很多车主都有着几百万的豪车 , 但都改用蔚来 , 就是因为蔚来的服务让人舒服 , 不再像过去汽车只是作为一个产品卖出去就完事 , 而是变成一种服务和体验 。 目前蔚来海底捞式的服务 , 已成为其极强的一道护城河 。
(二)理想(NASDAQ:LI)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文章插图
理想在其招股书中曾表明其定位:理想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 。 理想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高级智能电动 SUV 。 通过相应的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 为中国家庭提供了安全、便捷和经济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 是中国首个成功商业化增程电动汽车的公司 。
理想致力于满足中国家庭的出行需求 。 为此 , 理想战略性地将重点放在价格在人民币15万(约21,000 美元)至50万(约70,000 美元)之间的SUV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