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敌为友|孩子常说这4句话,预示将进入“仇亲期”,父母学会“化敌为友”
十二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将自己定义为“儿童”,可离“成人”还有些距离,可以视为“青春期的前奏”,儿童期的尾巴,又被称为“仇亲期”。
执笔:欧阳比文
和一年级的小豆包不同,当孩子进入到小学高年级,就会出现一股“叛逆”的小暗流,开始变得有主见,和父母顶嘴,缺乏礼貌,情绪上波动较大。
事实上,有不少“早熟”的孩子,此时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但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还介于儿童期和青春期之间,显得十分不稳定。
文章插图
这阶段孩子的特点是,不承认自己是小孩子,可是又不想将自己定义为父母那样的人,显得“矛盾重重”。
此时如果父母还按照以往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很可能被尴尬地拒绝,或者引来孩子的无名之火,甚至“仇亲”,让家长不知所措。
文章插图
他们在精神上“独立”,情绪控制上仍然是个“宝宝”。心理学家指出,在这个特殊的时段,父母的责任是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与此同时也要设立好“底线”!
如果孩子常把这四句话挂在嘴边,预示着将要进入“仇亲期”了,父母要懂背后涵义。
文章插图
第一句话——“你不了解我”
“妈,你根本都不了解我”“爸,你不懂我,别瞎问!”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听完了这两句话后,气得直哆嗦,我一把屎一把尿给你拉扯大,我不了解你?就你那些狐朋狗友了解吗?
父母如此回答,和孩子就会形成“针尖对麦芒”之势,争吵在所难免。
文章插图
其实它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还不知道自己是谁”。
【 化敌为友|孩子常说这4句话,预示将进入“仇亲期”,父母学会“化敌为友”】孩子在此阶段,青春懵懂,可能正在非常努力地融入某个群体,或者在某项兴趣爱好上力争上游。孩子这个阶段就是争强好胜的,无形的压力很大。
既想证明自己,又感到没有什么着力点。当孩子说出这句话,父母要做的是去证明孩子的“价值感”,要让他感到自己与众不同,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再仇亲。
文章插图
◆正确的对话方式是,引导孩子自己讲出他是怎样的人,他想要去做什么事情,达成怎样的目标。
这是孩子在确立自己身份的过程,先回答“我是谁”,再来探讨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章插图
第二句话——“你要毁了我吗?”
小美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喜好舞蹈,小女儿却喜欢练跆拳道。小美支持两个女儿去学舞蹈塑身,接送还方便,这引起了小女儿的极大不满,认为妈妈偏心。
“你要毁了我吗”意味着,孩子发现她所想要做的事情,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要自己做主”!
文章插图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像小美这样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让孩子感到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妈妈产生仇视。
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如果父母搞一言堂,或者对孩子的悲伤视而不见,就可能埋下亲子破裂的隐患。
◆正确的做法是,适当放权,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父母在做决定的时候和子女多商量。
文章插图
第三句话——“这太无聊了”
当孩子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玩什么都觉得很开心,可是差不多进入到快上初中,却发现干什么都没劲(除了打游戏)。
“这太无聊了”,心理专家翻译过来的本意其实是“我渴望改变”。
文章插图
孩子在这个过渡阶段,自己想做的无用功家长反对,只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无聊就去学习啊,写作业啊!”放心,等你说完这句话,下一秒很可能听到摔门的声音。
◆正确的做法是,试着接受孩子的“无理要求”,比如陪他玩两把扑克牌,允许孩子和同学出去打会儿篮球,而不都是功利化的爱好。
当孩子不再总把“无聊”挂在嘴边,说明他将学习和生活安排的很好,那么亲子关系自然也不会降至冰点。
- 孩子|抱孩子手腕疼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左撇子|孩子左撇子需要纠正?儿科医生提醒:胡乱折腾,可能会影响他发育
- 孩子|孩子不讲话,是大器晚成还是语言发展有问题?
- 妈妈|会做这5件事的妈妈,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看你是不是这样?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有钱|不管有钱没钱,秋天多吃2种食物,大脑营养足,孩子成绩会更好
- 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愁,试试那几个方法,或许你不用追着孩子喂
- 方法|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别只会鼓励,试试这5个方法让他快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