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打弟弟要趁早”,二胎妈妈教育方式惹争议,妈妈:她比我会教育
然而,理想与现实永远要隔一条河那么远,两个孩子在一起更多是争吵与打闹,不过有些时候,二胎之间的打闹也不是坏事儿。
文章插图
前几天见一位网友分享生活,视频中,她家7岁大的闺女一直骑在3岁大弟弟身上,不管他怎么哭闹都不起来,而身为妈妈的她,却站在一旁幸灾乐祸,一边笑一边拿手机拍摄视频。
很多人留言说这样不好,会增加姐弟之间的矛盾,甚至给二宝留下心理阴影,但这位母亲却表示,这是独属于姐姐的教育模式,效果远比他们亲自去指导孩子要强。
“她比我会教育!”妈妈表示,他们要是打孩子,肯定会给宝宝留下身心创伤,但姐姐打就没事,批评教育之后,过不了几小时,小家伙又会跑去粘着姐姐,完全不记仇。此外,孩子之间有特殊的沟通方式,孩子记得牢,下次很少再犯。
文章插图
@网友A:“打弟要趁早”,这是我母亲教我的,不然等他长大了,就打不过了!
@网友B:孩子之间打闹是小事,根本不记仇,我哥当初把我脸都划破了,现在回忆起来却只想笑,完全没有恨意。
@网友C:犯了错就得接受惩罚,这是规矩,不管是父母打还是姐姐、哥哥打,都没错。
@网友D:我家大宝二宝打架,我们从来都不管,老人说得好,男孩子就得好斗,软绵绵的像什么东西?
管教孩子必须家长吗?互相监督激励未尝不可
【 方式|“打弟弟要趁早”,二胎妈妈教育方式惹争议,妈妈:她比我会教育】正如前文中妈妈所说的那样,家长管教孩子,由于身份上的差异性,很多问题都不好处理。
要是选择不闻不问,孩子容易长歪,万一走上歧途,一生就毁了;可要是随便插手,又不好控制程度问题,明明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结果对方却不领情,还处处对着干,相信这不管换谁都受不了。
相对而言,让两个孩子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利用他们不成熟的攀比心态以及羞耻心,反而更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
孩子自己想改变,与家长要求他们改变,那完全是两种概念,前者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在难易程度上,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有时候家长换一种方式去教育,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的小家伙,一个个脾气都不小,别说是哥哥姐姐了,就算是父母,他们也会生气。那如此两个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呢?
1)、态度上做到绝对公平
首先,家长要保证一点,那就是不偏不倚,不能因为二宝年龄小或者性别差异,就优待哪一方,要根据事情的对错来进行处置。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要将其它因素掺杂在里面,先把总体基调定下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态,方便下面教育工作的展开。
其实这也是在给孩子灌输健康的人生观,毕竟父母在家可以给予孩子优待,可他们到了社会上咋办?别人可不问你年龄有多大,是谁家的孩子。
此外,要是家长从一开始就偏袒某一方,另外一个孩子肯定会不爽,不愿意配合,情况会因此而变得非常复杂。
文章插图
2)、与两个孩子私下沟通
俗话说得好,绝对的公平就意味着绝对的不公平,两个孩子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阅历不同,如果家长采用一样的态度去教育,必然会有一个出问题。
因此,在安抚好双方情绪之后,家长要采取分开教育的模式。
正义、占优势的一方,大致安抚一下即可,关键是犯错、弱势的那一方。家长要严肃地批评他们,让其认错,最好是主动向另外一个认错,但在这之后,注意给他们一些补偿。
比如亲一亲,或者买个零食啥的,其实孩子的要求很低,只要将最困难的那一段“情感爆发期”熬过去就行。
文章插图
曾经与一位宝妈沟通,她的育儿方式就很佛系:孩子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解决,我只负责收拾残局。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她的两个孩子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坚毅的心理素质,二人在打打闹闹中,感情反而得到了升华,一举数得。
- 赶快|孩子有积食,发育会“慢半拍”,医生坦言:别吃药,赶快食疗
- 便宜|6岁小学生捡到一盒糖,回去给了家长,家长打开后一看报警
- 从来不|上幼儿园“从来不哭”的孩子,家庭有这3大优点,孩子受益终生
- 浪费|“扔了怪浪费,给你家孩子穿吧”,宝妈假意收下后,第二天就捐了
- 模仿|宝宝婴儿时期有这3种表现,暗示大脑发育好,多半是个“聪明娃”
- 灵魂|“唐氏宝宝”该生吗?孕妈灵魂发问,医生的话让人心碎!
- 不值|高龄产妇的“无知”,让整个家庭沉重:为了省点钱太不值了
- 提前|“怀孕后”还能吃柿子吗?吃的话有什么禁忌?提前了解一下吧!
- 事孕妈|怀孕后三件事孕妈最好别做,容易在宝宝身上留下“胎记”!
- 嘴馋|孕妈嘴馋偷吃炸鸡,被婆婆发现后挨骂,孕期真该“戒掉”这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