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新品牌的下一个阵地,如何理解今天的"到店流量红利"?( 三 )


在2016、2017年,中国夜场的平均客单价就是“低消”(夜店的最低消费门槛)。尤其今年疫情之后,低消更是持续往低走,这会导致整个酒水品类的变化。
我们觉得线下有机会,就在于低消的降低。比如原来低消2万的时候,可能大家还会点皇家礼炮、黑桃A之类的酒,但低消打半折以后,以前可能点10瓶香槟,现在只能点5瓶。
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5瓶香槟不够喝,于是大家就开始找新品类。这时候出来一个新东西叫野格,一瓶酒35度,也挺好喝。
原来一瓶香槟可能十几度,一瓶野格相当于两瓶到三瓶香槟,性价比更高。所以野格的爆火其实和消费回归理性有一些关系。
还有健康化的问题,我讲讲我的理解。
健康本质是一个缺口,当然可能少部分人是自律的,但对大部分人来讲,健康只是一个理想性的东西,大家都希望健康。
原来喝可乐很爽,它的爽点在于冰冰的、有气,但是喝起来有负罪感,因为很甜、糖分很高。这时候元气森林出来了,告诉你这个是健康的,打消了负罪感的同时还保留了喝可乐的爽感。
其实很多人在买它的时候,根本不在乎它是不是真的健康。现在做食品健康化,很多产品可能都会有这么一个大方向在里面。
如果从专业上看,你说它健康,也未必真的从科研、临床到实际生产这么走了一遍,这个周期实在太长了。但在宣传里面,很多概念都会被当成一个差异化的竞争点。
三、拼多多或许是品牌的另一个天地D: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做电商重点切入拼多多呢?其实是因为没有供应链,到拼多多有流量红利。
深入做了两年下来,我基本能够感受到,拼多多对于新增流量、新增网购人群的覆盖度是比淘系广很多的。
12-18岁之间、没有银行卡、支付宝也不是很容易办的这类人群,在拼多多的流量非常大。
举个例子,因为我们没有典型的供应链,所以会结合拼多多的流量池子,从整个大盘去看,哪些品类可以做深。
比如我们看口红这个品类,就发现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口红的搜索在周末这两三天波峰非常明显,周中就比较波动,暑假流量也持续走高。
通过这个就可以发现,搜索口红的这些人明显是在校中学生。我们淘系和拼多多都会做,但对于同品类,淘系和拼多多的人群结构差异很大,初高中生的很多消费场景都在拼多多。
而且它很多日用品的搜索流量也很高,所以我现在考虑结合这类人群的流量红利去做。
因为现在的新平台打法,基本都是在站外通过抖音、小红书种草引导到天猫旗舰店。它的特征是,只要有品牌上量,基本是面向消费力比较高的人群,一二线城市的宝妈占主流。
而拼多多有那么大的消费场景和需求,那我有没有可能基于拼多多这个渠道做起来一些新品牌?
对于一部分创业团队来说,淘系玩法肯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品类切入点非常高。
但是在拼多多,用户似乎没有特别去看品牌,比如洗面奶、彩妆都是很通用的需求。而且对于低线市场的中老年和年轻人群,它的流量是个V型,体量比淘系大很多,所以这一块应该会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