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苹果 App Store
很显然 , 这一点在三季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在国内市场受核心元器件供应短缺影响的情况 , 2021年第三季度 ,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达到409亿元 , 占总收入的52.4% , 帮助小米稳固了市场地位 , 也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 这从第二季度小米全球出货量反超苹果 , 就可以窥见一斑 。
据小米三季度财报 ,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第一 , 在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为21.5% , 排名第二 , 在西欧地区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4.6%提升至今年三季度的13% , 在印度市场连续16季度保持出货量第一 。 由于小米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 也助力小米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 , 巩固了国际地位 , 保持竞争力 。
手机 x AIoT战略起效 , 运营数据增势凶猛
据了解 , 2021年第三季度 ,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达478亿元 , 同比增长4.4% , 尽管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 , 但是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仍达到4390万台(去年同期为4660万台) , 排名全球第三 , 市占率为13.5%(Q2为14.1%) , 出货量下降的情况下 , 销售额却小幅增长 , 背后是小米持续高端化的战略开始起效了 。
【苹果|持续发力AIoT,小米是否已在未来快人一步?】值得注意的是 , 这样的行业大环境 , 也给小米带来了隐忧 。 例如 , 市场预计芯片短缺的问题将持续到2022年第四季度 , 因此 , 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未来几个季度 , 可能会出现持续的下降 。 尽管如此 , 三季度公司MIUI月活达到4.85亿 , 同比增长32% , A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突破4亿 , 同比增长33.1% 。
系列数据表明 , 小米手机 x AIoT战略开始起效 , 使得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受限的情况下 , 还能继续保持净利润同比大增 。
Q3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业务收入的增长 , 其中主要是广告和游戏业务的增长所致 。 据了解 , 公司广告业务三季度收入为48亿元 , 同比增长44.7% , 主要得益于MIUI月活用户以及AIoT连接设备数大增的结果 , 这也是公司手机 x AIoT战略开始起效的标志 , 未来随着公司用户数的增多 , 小米将持续扩大生态圈 , 这也会直接扩大公司互联网业务的收入 。
因此 , 但看小米现在的硬件设备毛利率 , 并无太大意义 。 虽然目前只有8%左右 , 但是未来一旦公司形成完整的生态圈 , 那么单单一个广告业务 , 就足以让小米价值成几何级提升了 。
不仅如此 , 公司三季度AIOT业务营收为209亿元 , 同步增长15.5% , 继续创新高 , 在智能电视、小爱同学等智能家居系产品稳居市场领先梯队 , 在空气净化器、智能摄像头、扫地机器人、智能灯等也开始呈现出多点突破局面 。
据观察 , 小米以智能手机业务为核心 , 利用 AIoT业务全力打造智能生活 ,截至2021年9月30日 , 小米电视的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3.5% , MIUI全球月活用户数在11月22日首次突破5亿 。
这也意味着 , 小米在自身深耕生态圈的同时 , 还继续深化对生态链公司的支持 。 小米通过“面向智能家居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 为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 形成商业领域著名的“竹林效应” , 即生态链公司与生态链品牌同步取得长足发展 。
据了解 , 截止目前 , 小米已经完成投资或孵化超过400家生态链合作伙伴 。 小米通过一系列自主或与生态链企业共同研发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生态链 , 以智能手机为核心 , 并逐渐向智能设备及生活消费产品延伸 。
小米集团以手机 x AIoT为战略核心打造的生态圈硬件为基础 , 再加上近年来公司不断投资生态链上企业 , 使得小米成为最接近物联网生态企业的科技公司 , 其中多达4亿台的智能设备连接的AIoT平台是小米的坚实基础 , 而多达5亿的MIUI用户 , 也将强化这个物联网平台的智能中枢 。
入局新能源汽车 , 布局未来
2021年3月 , 雷军宣布公司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 并决定初期投入100 亿 元人民币 , 未来 10 年将投入100亿美元 。 很显然 , 雷军入局新能源汽车 , 也是在给未来的小米生态圈扩圈做准备 。 根据中汽协的预测 , 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能达到年销售额四万亿规模的赛道 。 也就是说 , 未来几年智能电动车的销售规模 , 将数倍于智能手机规模 。
所以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 就相当于在给未来的小米扩圈增加筹码 , 使其离物联网生态更近 。 但作为一个看似造车经验为零的企业 , 小米凭什么敢于大力押注新能源造车呢?
稿源:(未知)
【傻大方】网址:/c/1125a50932021.html
标题:苹果|持续发力AIoT,小米是否已在未来快人一步?(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