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潮·科技 > >

王子洋|为啥有了时间管理工具,我们却得了"依赖症"?(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王子洋的同学也在和时间较劲。本科毕业后,邵杰(化名)以接近2万元的月薪留在上海张江的互联网大厂,但他依旧偶尔会感觉到紧张,有太多事情要做。今年年初,邵杰不想把自己忙碌又拖延的状态带入工作——他决定使用管理工具。
需要专注时,邵杰会使用番茄To-do。他将使用番茄To-do看作自己与工具定下的契约,“那25分钟的时间并不属于我”,他说。但有时,在契约执行时,邵杰总是忍不住看离结束还有多久,时间漫长得让人心焦。有时工作好不容易进入状态,番茄To-do的突然响起,又打断了邵杰的思路——一切又要推倒重来。
同为互联网大厂员工的王佐(化名)在年初试过类似的管理工具,“最开始我也是用番茄,后来广告部的同事推荐的Lark,可以当作时间提醒、还可以当作企业管理工具,分享文档。”一些时间工具秉承的理念早已发生改变,为了接轨需求,衍生出了更多的功能。
“时间管理方法的一个重点是区别A和B哪个更重要,让你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度)写出来,只看前面3件事,剩下的都不重要,但那是几十年前的时间管理方法,现在的情况是,一天可能有30件事儿,都很重要。”想清楚了这些之后,没过多久王佐就放弃了使用时间工具的念头。
“时间工具给人最大的迷惑性,是使人觉得自己掌握了一门玄学并得到了控制时间的超然能力”——这是王佐自己的体会,“最开始下载好了很高兴,觉得自己可以把生活、工作安排妥当,不会浪费时间。”
但“物极必反”,这样的“工具”浪费的就是时间本身。
时间工具的用户群体大约有70%是学生——一个对“时间和效率”有明显追求而且有“时间”的群体,这是某位业内人士的观察。
他告诉懂懂笔记,“学生用户在开始专注时需要一些仪式感,他们会点开 App 里附带的白噪音和番茄钟,把手机横屏,让手机桌面被大大的数字时钟占据。做完了这一切后,才能投入手头的工作。他们还喜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专注时长,并且需要App 给一些鼓励的反馈,这些使用工具带来的程序感和反馈,让人们觉得自己确有付出。”
时间工具的“方法论”使用工具似乎缓解了一些现代人的焦虑。在豆瓣上,至少有100个关于时间工具的小组。App Store 上排名第一的时间管理工具,473880条评论,近90%是五星评价。
王子洋|为啥有了时间管理工具,我们却得了"依赖症"?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在B站上关于打造高效 iPad 桌面,使用系统自带软件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视频,获得了157.7万播放,9.9万人点赞,10.2万人收藏,9.3万人投币。
王子洋|为啥有了时间管理工具,我们却得了"依赖症"?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网络
“人们用工具,用的其实是背后那套方法论。”GTD 的理论的开创者戴维·艾伦曾在自己的书中如是说。《搞定》还提供了一个概念,“将一件复杂的事情逐步拆解为最小单位的事情,让人启动起来没那么麻烦。GTD方法适合有很多复杂事情要做的人,处理简单任务的人跟风使用,反而会效果不佳。
可现实情况是,效率工具的设计暂时并不会涉及到方法论这一环。
有相关行业内产品经理告诉懂懂笔记,“好的工具不需要解释,傻子也能用,是现在设计的一个大前提”,工具开发者大多是用户要什么就做什么,没有系统理论支持,而且偏好大而全的设计,希望在一款应用中塞下的功能越多越好。这容易导致功能越来越复杂,难以使用。
工具属性的衍变年中开始,王子洋读了二硕,准备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对待时间。他用工具记录时间。
“就是想看看自己一天都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王子洋其实也想看看自己的效率如何,比如了解自己做完一件事情所需的时间后,可以对未来做类似事情的时间有更准确的预估。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分配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
第一步是给时间分类。
兼职工作1、兼职工作2、学习(英语学习)、家务、外出休闲及娱乐、居家休闲、运动健身、阅读、影音游戏(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播客节目、游戏等)、外出购物、睡觉……
看似重复的部分是他设置的冲突解决机制,一些时间跨度大,比较重的任务被单独拎出成为记录项,以免记录时与短期任务混淆。他选择一个像是计时器般的记录 App,一切准备就绪后,App 的界面仿佛游戏中的指令按键:起床后,王子洋按下“个人护理及吃饭”图标,刷牙、洗脸、吃饭完成后点击同一个图标结束计时。再点击学习图标,完成后再点击下一事项……


稿源:(创业邦)

【傻大方】网址:/c/1124a30192021.html

标题:王子洋|为啥有了时间管理工具,我们却得了"依赖症"?( 二 )


上一篇:小米科技|iPhone14看点提前看:版本、解锁方式大改,高通基带也要珍惜了

下一篇:高通骁龙|王兴8年美团内部讲话:从创业到IPO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