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如何改变制造业?——对话裂帛副总裁大麦( 二 )


从这方面来说 , 柔性供应链在车间内跟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比较紧密 。 对于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 , 目前在制造业的应用还多是智能自动化 , 还没能达到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水平 。
总结一下 , 企业要打造柔性制造 , 首先生产线上的工艺、工序能够进行标准化;其次 , 每一个环节最好能被自动识别自动处理 , 实现上下游的流程贯通 , 从而支撑整体的个性化处理 。
至顶网:柔性制造是否适用于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或者哪些工序更容易柔性化?
大麦:对于制造业来说 , 每个制造环节都在往着更加柔性的方向去努力 。 理想状态是能够完全地按需定制 , 无论客户的需求多了还是少了 , 大了还是小了 , 生产线都可以通过快速切换来满足需求 。
打个比方 。 一些生产季节性产品的工厂 , 他们一年中的业务会有峰值、低谷 , 甚至很多时候都是低谷 。 比如 , 中秋节之前 , 很多工厂都在做月饼 , 但过了中秋节之后 , 工厂就没活干了吗?其实不是 。 这个工厂它还可能做面条或其它点心 。 中秋节之后 , 它的生产线可以马上投入生产其它的产品 , 生产线上的机器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切换、变化 , 这也是柔性制造的典型场景 。
对于具体工序来说 , 我认为只要把工艺、工序拆到足够细 , 最大可能性地进行标准化、自动化 , 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柔性化 。 还以服装生产的裁片为例 , 比如在裁床上 , 我们用的是自动化的裁刀 , 它可以剪出不同的裁片;再比如用CAD画图 , 它什么图形都能画出来 。 一旦达到这种自动化程度 , 那很多裁剪工作就都可以柔性化了 。
但是 , 在这个过程中 , 也有一些工作是不能做到完全自动化的 。 比如不同面片之间的衔接缝纫 , 还是需要人工的介入 , 即便能实现柔性化 , 效率也比较低 。 所以通常来说 , 流程中那些能够被自动化的 , 能够用机器来做的工作 , 也是比较容易柔性化的 。 大量依靠人来处理的 , 就难以实现高度的柔性 , 人在不同工作内容之间来回切换 , 是有代价的 , 而自动化的机器没有额外的代价 。
至顶网:实现产品的定制化 , 不仅仅要靠企业内部的柔性制造 , 还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持 。 那么供应链层面怎么达到柔性化?
大麦:供应链的柔性更多是碎片化的快速响应 , 比如说小单量、多批次、快反的这种节奏 , 所以 , 现在几百人规模的工厂越来越少了 , 很多电商合作的工厂都是几十人的 , 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很灵活 。 而传统的外贸大工厂 , 比如说有流水吊挂系统的工厂 , 就不太能适应电商的节奏 。 因为电商常常是一个款做200件左右 , 如果用吊挂系统做200件以内的产品 , 其实是亏的 。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 就是原材料 。 服装的原材料很多 , 变化也很大 , 那么 , 需要的原材料有没有现货、面料能不能满足少量定制等等 , 在柔性供应链上 , 这个难度挺大的 。 换句话说 , 从成本的角度考虑 , 这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并没有减少成本 , 反而是高的 , 因为它失去了规模化生产的优势 。
当然 , 柔性的需求其实是市场决定的 , 市场决定了品牌方必须去做大量的款式 , 每个款的单量也比较少 , 如果卖的好就要补 。 甚至 , 很多品牌商预计某个款能卖5000件时 , 也不会一次性把单子全下了 , 而是先下2000多 , 再下2000多 , 这就是为了达到供应链上的柔性化目标 。
倒推到生产制造 , 就必须做到无论是200件还是1000件都能接 , 做完之后 , 既可以再生产另外一个款 , 也可以继续翻单 。 当然 , 这也要求原材料能快速响应 。
我觉得最理想的柔性供应链 , 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 , 再到成品销售 ,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自动、灵活的快速流转 , 而不会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工厂产能过饱和或产能不足 , 原材料也不会一会儿积压一会儿短缺 。 而这个过程需要信息的高度互通和高效协同 , 才能帮助整个供应链实现自我调整 。
至顶网:对服装企业来说 , 打造柔性供应链有什么好处?
大麦:就像前面所说 , 柔性供应链的最大优势并不是降低成本 , 至少在一开始 , 它的成本往往比过去更高 。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 , 可能还会有一些软性成本 , 比如内部沟通、内耗 , 以及员工培训等等 。 在过去批量重复生产的模式下 , 员工通常都是长时间做同一件工作 , 熟练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 但现在 , 如果一天换几个款 , 管理和学习的成本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