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二 )


文章插图
她总是在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强迫他当众表演、强迫他参加夏令营、强迫他参加各种早培考试。
甚至回答采访人员的问题,锡坤自己的答案也总是不够好,妈妈会不断修正他的答案。
对于儿子明显表现出的抗拒、焦虑、自卑,一点点变得孤僻,妈妈并不是看不到。
但她仍然一门心思地以为,这样是在为孩子好。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在一次夏令营上,锡坤不想表演节目,撒谎说生病躲回房间,连教练员都能理解,让他在房间里躺一会儿。
但妈妈听说后,马上赶到夏令营,“温柔而坚定”地想说服锡坤去表演节目。
在这样令人窒息的压力下,终于把锡坤逼到崩溃。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在这个纪录片里,我看到了一个被深深爱着,却不被看见、不被接受的孩子。
我看到了一个很努力很努力的妈妈,但她的孩子不爱自己。
我很心疼锡坤,也心疼这个妈妈。这是一个让我扼腕和叹息的,悲伤的故事。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一个孤僻孩子的快乐成长
纪录片里还有一个孩子叫一一。
她在幼儿园里独来独往,一个朋友都没有。
别人在外面做游戏,她一个人在教室里转圈圈;别人在吃饭,她一个人坐在地上看书;别人都吃完饭了,她才愿意坐上餐桌。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看起来是一个很让人担忧的孩子。
她的父母也担忧过。按照老师的要求,到幼儿园里陪过园,带着一一去串门,但是没有用。
他们选择了接纳孩子。
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女儿:一一不是强势的孩子,总是被使唤来使唤去,她不喜欢那样的感觉,所以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
他们没有给孩子贴任何标签,也并不认为这是问题。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因为父母的接纳和支持,小小的一一,有非常强大的内心。
她始终非常认可自己,可以坚定地说出: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我有权利这么做。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事实上,长大后的一一,并没有成为一个孤僻的人。
一个被爱和自爱的孩子,即使有些内向,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慢慢交到朋友。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但她仍然是一个享受独处、不善于社交的孩子。而这并不影响她肯定自己、爱自己。
她说:
“内向的人也有自己的优势,能更安静的思考和沉淀。
独处能让自己开心,所以很重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我真的很喜欢一一这个孩子。
她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和稳定的价值感,怡然自得,这不就是“舒展的灵魂”吗?
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强硬的去扭转她,让她变得更好,会发生什么?
父母的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对世界“脱敏”,而不是“致敏”。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答案|“放手吧,我快要窒息了”: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文章插图
我知道,有些“缺点”看起来确实很重要,“应该”被“改正”:
数学应该要好一些、表达能力应该要强一点、做人应该要外向一点、多点朋友......这样孩子能发展的好一点。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尽可能科学地去引导。
但是如果没有用呢?像一一那样。
如果孩子变得“更好”,和“爱自己”起了冲突,怎么选?
我会优先选择让孩子“爱自己”,我会优先保证我给予的爱是接纳、是理解。
在《奇葩说》里,有个心理咨询师叫李松蔚,说过一句话:
当我们发现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书上写的不一样,我们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这本书写错了,而是这个人是不是长错了,我们居然觉得是这个人有问题。
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来做咨询,讲到幼儿园的一件事。
班上有一个孩子抢他的玩具,回去妈妈教训他说:你怎么这么怂?
李松蔚问,现在的你会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