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引言
当下,育儿领域里有各种“迷思”——虽然是错误的认知,却被人们普遍认同。它们比谣言的传播更广,相信的人更多。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学术和文献研究,综合了当今学界的主流共识,创作了《儿童成长的重大迷思》这本书。
书中提出了50个儿童成长的迷思,本文从中选取了10个代表性的观点,为你一一解读。
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文章插图
1. 加强与孩子的亲密联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亲密的陪伴对孩子成长有利。比如,出生两小时内,孩子要倚偎在母亲身边;母乳喂养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应该延长喂养时间;和母亲同床睡,利于感情养成……
但科学研究发现:并不存在“两小时关键期”;母乳喂养只在第一年有好处,一岁断奶非常合适。亲子关系的培养,并不依赖这些“亲密”的行为。
2. 小孩哭着入睡,对成长不好?
如果孩子晚上哭闹,大多数家长都会抱起来轻轻摇一摇,哄睡了再放下。
其实,大规模随机试验研究表明:只要孩子过了六个月大,哭着睡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影响情感成长,而且有利于孩子学会控制感情,养成自然入睡的习惯。相反,哄睡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养成依赖的习惯。当然,如果哭闹是因为孩子要换尿布、生病,家长是必须要关心的。
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文章插图
3. 吃糖太多会让孩子过分活跃?
有些育儿专家认为,吃太多糖会让孩子更爱打闹、不睡觉、不好好学习。甚至有人认为,经常吃糖的孩子容易得多动症。
科学家们为此做了对比实验,结论是:糖跟孩子活跃、多动症都没有联系。虽然吃太多糖不好,但糖不是兴奋剂,影响不到精神层面。
4. “益智”节目有利于大脑发育?
很多家长都会希望通过古典音乐、益智电视节目,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智力加持。
科学研究表明:这类东西对两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孩子擅长模仿的,是眼前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电视里的。美国儿科学会甚至建议,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事实上,任何电视节目,都比不上跟真人互动。
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文章插图
5. 头脑体操有利于儿童学习?
有一种被商业推广的“头脑体操”项目,让孩子做一些特定动作,比如打哈欠、用手指画出想象中的符号、在地上爬……说这些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科学家调研了相关的研究后发现: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这种体操对孩子有好处。
6. 独生子女被惯坏了,容易变得更自私?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被惯坏了。不仅更加自私,而且不善于与人合作……
不管是美国儿童,还是对中国孩子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比较一致:独生子女对成就的野心更大、自尊心更强、跟家长的关系更好;在性格方面,“不存在独生子女效应”。过去人们担心独生子女缺乏伙伴,但却忽视了——他们在学校里能获得充分的同辈社交机会。
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文章插图
7. 父母离婚会毁掉孩子一生?
很多专家声称,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特别不好,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
科学家综合分析了67项关于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影响确实有,但并不大。离婚本身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影响都比较小,对成绩影响更小。相反,离婚家庭的孩子之所以容易有心理问题,不是因为离婚本身,而是因为家庭中无休止的争吵。
科学家还发现,如果离婚前父母能跟孩子好好谈谈,孩子更容易面对这件事。
8. “棍棒底下出孝子?”
先辟个谣:很多中国人认为在美国打孩子是违法的,美国人都不打孩子。其实在美国,虐待孩子不行,偶尔地、轻度地打孩子,是合法的。
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用吗?科学研究发现,得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内,想制止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打比单纯讲理有效。长期看,如果想让孩子吸取教训,一辈子不再犯这个错误,那么打就没有好处。而且打多了,还会损害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性格。
利于|独生子女被惯坏会变得更自私?这10个育儿常识竟是错的!
文章插图
9. 出生的顺序严重影响了孩子性格吗?
老大稳重勤勉,老二比较懒惰,最小的孩子外向又积极……这是文艺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安排,也是很多人对不同排行的孩子性格的总结。